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高峰访谈:大熊猫保护未来的科研方向重点
发布日期:2019-10-08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宣传中心 字体:
分享到:


  主持人(周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周园,能够为中国生态和四川省的生态保护,大熊猫的保护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实在是幸甚至哉。

  主持人(周园):这位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院魏辅文先生。熊猫生态和人类的健康有益,而且对我们沟通不同国家,对世界和平也有很好的贡献。辅文院士,大熊猫保护到了您这一代有哪些传承和创新,您觉得未来的科研方向重点在哪里?

  嘉宾(魏辅文):非常感谢四川省的林草局邀请来参加这个会,非常荣幸与我最尊敬的两位长者,胡锦矗教授和乔治夏勒博士共同获得这个殊荣。我是被胡锦矗教授引到这个行业的,所以我向两位老人鞠个躬。我在中国的熊猫保护研究还是起始于胡先生他们1978年建立了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观察站,乔治夏勒他们加入到WWF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野外生态学的行为学的一些研究,他们这一代使用的设备,最好的当时也只有无线的摇车技术,当时通过这个方法获得了大批的野外的基础的生态学数据和行为学数据,在他们这代人的基础上,我们下一代人应该怎么做?我们得重新思考。

  嘉宾(魏辅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以及世界科技发展,出现大批的新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种学研究技术,以及后面的AI技术等等,就让我们对生态研究以及对熊猫的了解,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平台,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对熊猫的一些生活的奥秘,比如说为什么熊猫会多长一个指头,是哪些基因在调控它,我们有所回答。为什么熊猫能够消化纤维素,因为熊猫本身不能消化的,什么帮助它消化的?后面我们发现是肠道微生物在帮助它消化纤维素。我们看到平常为什么熊猫那么懒,你很难看见它,有强烈的运动活动,在野外不一样,我们通过组学的技术,通过能量代谢的技术,我们发现熊猫的能量代谢很低,与它的活动节律,与它基因图片,与激素代谢,与行为表现都密切相关,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熊猫,保护熊猫值吗?当然了,熊猫有它的科学价值,因为熊猫非常特殊,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演化生物学的一个模式物种来进行开展,它从食肉动物转化为食草动物,它从什么时候开始专食的,从消化程度来看到底是食肉还是食草,我们发现熊猫仅仅是几千年才开始真正专食竹子,原来更加复杂,从杂事到专食的阶段,从熊猫的消化力上来看它肯定是食用竹子,它跟熊类,跟其他的食肉动物来比,主要还是蛋白质为主,熊猫还是真正的一种食肉动物,吃的是竹子,但是它消化的是蛋白等等。我觉得这些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后面这一代通过技术的手段做了相关的一些尝试,从机制上揭示了熊猫本身的科学问题。我想将来的话,熊猫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大家尝试探索,比如说熊猫为什么生下来那么小,它是在整个哺乳动物里面母幼比最大的,是千分之一,它最大的有一个延迟着床的现象,为什么会延迟着床?调控机制是什么?现在都不清楚,这是我们从基础研究来看的。从应用基础以及应用上来看,我觉得胡先生带领我们建立了胡氏的方法,为我们的调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更精准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用DNA来调查熊猫,但是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废话钱,能不能建立更好的方法来监测技术,红外相机技术是非常好的,获得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的一些照片和数据,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诠释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但是这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未来我们能不能用小卫星的方法,能够建立通过卫星的方法直接从天上来看,到底我们野生动物有多少,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在国外,我们正在尝试,能够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前期投入很高,但是未来可能会更方便。当然我们在圈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熊猫的保护,圈养发展非常快,放归也走向了最重要的日程,放归是三步走的战略,基本实现了两步,第一步野生熊猫在野外能够生存,第二步,基本能够在野外适应,能够产仔。第三步,实现在近期消失的区域,比如说青城后山等等,我们放一批熊猫去重建种群。

  主持人(周园):感谢魏院士,看上去傻乎乎憨厚的熊猫背后还有很多的奥妙,需要我们去了解,熊猫身上也有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期待在魏院士的带领下,结合卫星技术、5G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

当前位置:
高峰访谈:大熊猫保护未来的科研方向重点
发布时间:2019-10-08 来源:宣传中心


  主持人(周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周园,能够为中国生态和四川省的生态保护,大熊猫的保护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实在是幸甚至哉。

  主持人(周园):这位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院魏辅文先生。熊猫生态和人类的健康有益,而且对我们沟通不同国家,对世界和平也有很好的贡献。辅文院士,大熊猫保护到了您这一代有哪些传承和创新,您觉得未来的科研方向重点在哪里?

  嘉宾(魏辅文):非常感谢四川省的林草局邀请来参加这个会,非常荣幸与我最尊敬的两位长者,胡锦矗教授和乔治夏勒博士共同获得这个殊荣。我是被胡锦矗教授引到这个行业的,所以我向两位老人鞠个躬。我在中国的熊猫保护研究还是起始于胡先生他们1978年建立了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观察站,乔治夏勒他们加入到WWF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野外生态学的行为学的一些研究,他们这一代使用的设备,最好的当时也只有无线的摇车技术,当时通过这个方法获得了大批的野外的基础的生态学数据和行为学数据,在他们这代人的基础上,我们下一代人应该怎么做?我们得重新思考。

  嘉宾(魏辅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以及世界科技发展,出现大批的新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种学研究技术,以及后面的AI技术等等,就让我们对生态研究以及对熊猫的了解,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平台,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对熊猫的一些生活的奥秘,比如说为什么熊猫会多长一个指头,是哪些基因在调控它,我们有所回答。为什么熊猫能够消化纤维素,因为熊猫本身不能消化的,什么帮助它消化的?后面我们发现是肠道微生物在帮助它消化纤维素。我们看到平常为什么熊猫那么懒,你很难看见它,有强烈的运动活动,在野外不一样,我们通过组学的技术,通过能量代谢的技术,我们发现熊猫的能量代谢很低,与它的活动节律,与它基因图片,与激素代谢,与行为表现都密切相关,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熊猫,保护熊猫值吗?当然了,熊猫有它的科学价值,因为熊猫非常特殊,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演化生物学的一个模式物种来进行开展,它从食肉动物转化为食草动物,它从什么时候开始专食的,从消化程度来看到底是食肉还是食草,我们发现熊猫仅仅是几千年才开始真正专食竹子,原来更加复杂,从杂事到专食的阶段,从熊猫的消化力上来看它肯定是食用竹子,它跟熊类,跟其他的食肉动物来比,主要还是蛋白质为主,熊猫还是真正的一种食肉动物,吃的是竹子,但是它消化的是蛋白等等。我觉得这些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后面这一代通过技术的手段做了相关的一些尝试,从机制上揭示了熊猫本身的科学问题。我想将来的话,熊猫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大家尝试探索,比如说熊猫为什么生下来那么小,它是在整个哺乳动物里面母幼比最大的,是千分之一,它最大的有一个延迟着床的现象,为什么会延迟着床?调控机制是什么?现在都不清楚,这是我们从基础研究来看的。从应用基础以及应用上来看,我觉得胡先生带领我们建立了胡氏的方法,为我们的调查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更精准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用DNA来调查熊猫,但是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废话钱,能不能建立更好的方法来监测技术,红外相机技术是非常好的,获得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的一些照片和数据,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诠释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但是这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未来我们能不能用小卫星的方法,能够建立通过卫星的方法直接从天上来看,到底我们野生动物有多少,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在国外,我们正在尝试,能够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前期投入很高,但是未来可能会更方便。当然我们在圈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熊猫的保护,圈养发展非常快,放归也走向了最重要的日程,放归是三步走的战略,基本实现了两步,第一步野生熊猫在野外能够生存,第二步,基本能够在野外适应,能够产仔。第三步,实现在近期消失的区域,比如说青城后山等等,我们放一批熊猫去重建种群。

  主持人(周园):感谢魏院士,看上去傻乎乎憨厚的熊猫背后还有很多的奥妙,需要我们去了解,熊猫身上也有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期待在魏院士的带领下,结合卫星技术、5G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