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2025年第三季度监测工作已全部完成,全面揭示区域生态系统现状与动态变化,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此次监测工作涵盖生物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共记录到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中华斑羚、橙翅噪鹛、红腹角雉等在内的6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以及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充分展现了唐家河片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重要地位。在生态环境监测上,工作人员对大熊猫主食竹、水源地开展监测工作,为研究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分布和习性提供了一手资料。
在红外相机工作中,工作人员完成了350余个网格、400余台红外相机的监测任务,共收集到有效影像资料约15万条。监测到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金猫、绿尾虹雉、血雉、红喉雉鹑等7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活动,为深入研究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提供了丰富资料。
同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扎实推进,通过构建“普查+专项调查”“小班+样线”和“业务科室+保护站+社区”的监测防控体系,严格按照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工作要求,对片区野生动物进行定期监测,未发现任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情况,有效保障了野生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接下来,唐家河片区将对本次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未来,唐家河还将持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不断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