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市县动态
昭化区“334”模式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发布日期:2025-07-30 来源:广元市林业局 作者:吴显明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探索“林长制+国家储备林+天府森林粮库”的发展模式,统筹做好“森林+”文章,全区发展“森林粮库”32.71万亩,实现产值25.63亿元,建成国家广元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1个,林下中药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2个。

三维联动开新局。强化系统谋划。坚持林长制引领,出台《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昭化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三大产业体系,实施七大重点工程,创新七大行动举措,明确了昭化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推动多元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3.83亿元发展林业产业,其中财政投入1.1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69亿元,确保了“森林粮库”建设顺利推进。开展机制创新。创新“村企联营、集体自营、托管经营”等3种经营方式,形成“4411”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建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防控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农户增收致富共赢。

三能聚效激活力。培育主体聚能。及时收集掌握区内林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发展趋势,选定俊业、信德等5家规上企业,摸排黎生、义春等15家专合社、30余户林产业大户为培育重点对象,持续举办“林间学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政策宣传,强化指导服务,完善沟通机制,及时打通“堵点”,聚积“森林粮库”发展动能。实施科技赋能。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院校合作,完成茯苓菌种(母种)、良种繁育等10项企业标准,发布《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成功突破淫羊藿种子催芽技术,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采用本地柔毛淫羊藿野生驯化和高萌发淫羊藿引种驯化栽培技术,年繁育淫羊藿种苗6000万株,目前选育的柔毛淫羊藿新品种正在申报良种认定。培育昭化区中药材、茯苓产业协会、核桃产业协会3个,中药材及核桃科技服务团2个、“剪刀干部”服务队13支、科技示范户50余户,夯实科技服务体系。创建品牌释能。聚焦“昭化茯苓”“昭化夏枯草”等特色产业,创建驰名商标1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0个、地理标志商标4个,昭化产、昭化造品牌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跃升。

四大路径创收益。科学发展“林药”。将森林抚育采伐后枝丫粉碎还林,在郁闭度0.4至0.6、土壤厚度不低于30㎝的柏树林下种植淫羊藿、石菖蒲,郁闭度0.2左右的柏树林下种植虎杖,采取“种一休三”的轮作方式开展“松林+茯苓”立体复合种植,全区发展森林药材7.44万亩,年均产量稳定在2.75万吨以上,既降低了森林火灾隐患,又提高了林分质量。循环发展“林禽(畜)”。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引进浙江信德农牧、四海三联、广元市农发集团等29家企业,发展非笼养蛋鸡、天府肉鸡、华西牛、乌金猪等畜禽。2024年,全区发展林下养殖面积8000亩。绿色发展“林菜”。大力发展香菇、魔芋等森林蔬菜,探索灵芝仿野生栽培,结合柏林湖翠竹长廊发展笋用竹,实现林木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四川俊业、四川瞻凤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食用竹笋、鲜食香菇、灵芝初深加工。2024年,发展森林蔬菜1.1万余亩。优化发展“林油”。采取“高接换优”“疏密改造”等主要措施实施核桃丰产管护5.4万亩,在核桃产业园创新推广“核桃+大豆+夏枯草”林下套种轮作面积1.6万亩,实现林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2024年,全区丰产管护木本油料5.8万亩。

当前位置:
昭化区“334”模式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30 来源:广元市林业局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探索“林长制+国家储备林+天府森林粮库”的发展模式,统筹做好“森林+”文章,全区发展“森林粮库”32.71万亩,实现产值25.63亿元,建成国家广元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1个,林下中药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个,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2个。

三维联动开新局。强化系统谋划。坚持林长制引领,出台《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昭化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三大产业体系,实施七大重点工程,创新七大行动举措,明确了昭化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推动多元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3.83亿元发展林业产业,其中财政投入1.1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69亿元,确保了“森林粮库”建设顺利推进。开展机制创新。创新“村企联营、集体自营、托管经营”等3种经营方式,形成“4411”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建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防控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农户增收致富共赢。

三能聚效激活力。培育主体聚能。及时收集掌握区内林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发展趋势,选定俊业、信德等5家规上企业,摸排黎生、义春等15家专合社、30余户林产业大户为培育重点对象,持续举办“林间学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政策宣传,强化指导服务,完善沟通机制,及时打通“堵点”,聚积“森林粮库”发展动能。实施科技赋能。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等院校合作,完成茯苓菌种(母种)、良种繁育等10项企业标准,发布《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成功突破淫羊藿种子催芽技术,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采用本地柔毛淫羊藿野生驯化和高萌发淫羊藿引种驯化栽培技术,年繁育淫羊藿种苗6000万株,目前选育的柔毛淫羊藿新品种正在申报良种认定。培育昭化区中药材、茯苓产业协会、核桃产业协会3个,中药材及核桃科技服务团2个、“剪刀干部”服务队13支、科技示范户50余户,夯实科技服务体系。创建品牌释能。聚焦“昭化茯苓”“昭化夏枯草”等特色产业,创建驰名商标1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20个、地理标志商标4个,昭化产、昭化造品牌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跃升。

四大路径创收益。科学发展“林药”。将森林抚育采伐后枝丫粉碎还林,在郁闭度0.4至0.6、土壤厚度不低于30㎝的柏树林下种植淫羊藿、石菖蒲,郁闭度0.2左右的柏树林下种植虎杖,采取“种一休三”的轮作方式开展“松林+茯苓”立体复合种植,全区发展森林药材7.44万亩,年均产量稳定在2.75万吨以上,既降低了森林火灾隐患,又提高了林分质量。循环发展“林禽(畜)”。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引进浙江信德农牧、四海三联、广元市农发集团等29家企业,发展非笼养蛋鸡、天府肉鸡、华西牛、乌金猪等畜禽。2024年,全区发展林下养殖面积8000亩。绿色发展“林菜”。大力发展香菇、魔芋等森林蔬菜,探索灵芝仿野生栽培,结合柏林湖翠竹长廊发展笋用竹,实现林木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培育四川俊业、四川瞻凤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食用竹笋、鲜食香菇、灵芝初深加工。2024年,发展森林蔬菜1.1万余亩。优化发展“林油”。采取“高接换优”“疏密改造”等主要措施实施核桃丰产管护5.4万亩,在核桃产业园创新推广“核桃+大豆+夏枯草”林下套种轮作面积1.6万亩,实现林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2024年,全区丰产管护木本油料5.8万亩。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