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阳市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历史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市坚持依法管理、科学保护、社会参与的原则,持续加大保护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健全保护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德阳市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核心任务,现有登记在册古树名木1933株(一级19株、二级56株、三级1971株、名木1株)。一是持续开展古树名木资源动态调查,建立“一树一档”电子档案,涵盖树种、树龄、生长指标及历史文化价值等12项核心数据,并实施挂牌保护。二是落实保护条例与经费保障。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保护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2025年,全市纳入财政预算古树保护资金173万元。
创新技术措施,实施精准复壮。针对古树老化、病虫害等突出问题,德阳市推行“一树一策”科学保护措施,落实综合复壮技术应用。一是科学运用生态防治技术。通过挖复壮沟、改造树池、树体清腐、物理防虫等措施对全市28株古树进行复壮。二是重视根系与土壤修复。对中江县仓山镇骑龙村200年黄葛树实施根系裸露土壤填充、增施生物有机肥改良,解决土壤松动及养分不足等问题。三是完成结构加固与伤口处理。对旌阳区石榴巷129年皂荚树采用高强度支撑材料加固树干,并以环保材料修补树洞,防止病菌感染。四是开展紧急排危专项行动。今年以来,中江县专项投入9.2万元,通过树体支撑、枝冠整理、修剪枯枝等措施,对辖区内74株古树实施紧急排危。
多元协同共治,强化长效管护。一是建立责任主体网格化管理。建立“市林业部门督导+区县林业部门管理+乡镇政府落实”的三级管护体系。中江县林业局与仓山镇政府联合制定“古树+乡村”保护方案,统筹生态安全与文化传承。二是实现社会参与常态化。德阳市启动“千名政协委员环保行”活动,发布《保护古树名木倡议书》,评选“德阳十大重点关注古树”。三是加强日常巡护机制。2025年德阳市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月度巡查,累计发现并处置隐患23起。
融合生态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挖掘古树人文价值,打造“绿色乡愁”文化符号。围绕旌阳区2233年黄葛树、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千年红豆树为核心发展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二是全市创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4个、“国家森林乡村”15个,将古树保护与森林康养、历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三是持续深化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古树文化挖掘与宣教活动,巩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科技支撑”的保护格局。
下一步,德阳市将持续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探索“林长+警长”联动机制,强化破坏行为执法力度,将保护工作融入城市绿色发展脉络,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德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