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乡黎山村,林地面积约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64%以上。林改时期,村内集体林地分包到户,家家有了承包林地,边界清楚,权属明晰。农户权益得到保障的同时,林地经营权属的碎片化制约了黎山村产业的集中规模发展。为打破林地经营权属壁垒,推动乡村振兴领域资源整合,黎山村深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聚焦“林改四问”,积极探索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开展集约化经营,通力打造陈家坝镇“天府森林粮库”芍药现代产业示范基地3000余亩,于2024年成功创建省级“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年产值超15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4000余元。
健全共建体系,干群互信凝共识。一是筑牢组织保障。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林长为组长的黎山村三权分置改革小组,负责村“三权”分置具体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带动黎山村全村180余户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组织,为发展壮大黎山村集体经济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黎山村“三权”分置方案,经群众会广征意见,由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初步拟整合土地发展连片经营。三是深化多元协商。严格执行村级“四审议一审核三公开”议事程序,7次召开三权分置村民自治会议、支部会议研究“三权”分置工作,聘请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建议。
创新共创机制,收益共享聚合力。一是推行“四方协同”机制。即“村党总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统筹,村党总支指导监督,联动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出资并参与集体统一经营,农户入股、务工。以增收为目的推进“三权”分置联合产业试点建设。二是明确收益分配规则。提倡农户以林地资源入股,项目收益折算到亩,分配到户。入股农户可优先安排到项目务工,形成“分红+薪金”的多元增收模式,有效解决农户土地闲置、收益单一等问题。三是加大主体培育力度。结合黎山村实际,培育家庭农场30余个,引入2个参与村集体统一经营,将“三权”分置政策解读、土地整合、宣传推广等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持续加深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协作交流。
夯实发展基础,点滴实迹汇民心。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全村林下中药材种植,以芍药种植基地建设为核心,编制《陈家坝镇黎山村2022年芍药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实施方案》《陈家坝镇黎山村2023年芍药种植项目实施方案》《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黎山片区乡村振兴规划》等发展规划。二是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对上争取,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落实前期投入,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3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地内道路交通畅通,水电、火灾防控皆有保障。三是加强技术合作。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菌类药材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省林勘院等技术单位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组织交流座谈,4次对农户开展培训,提高从业农户的专业技术。
关注黎山“三权”分置案例,解决黎山“集中经营”难题,总结黎山“共建共享”经验,有力地回答了“山要怎么分”“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不仅为破除当前林业产业集中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林地经营权属分散,集中经营难”提供参考及样板,同时将大力促进黎山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切实实现富民增收,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