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成都彭州市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切实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彭州市凝聚合力,通过强化资源保护、联合执法整治、创新宣传引导、完善救护体系四大举措,持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筑牢生态屏障,夯实生存根基。坚持保护修复并重,对全市45.55万亩国有林和10.42万亩国家级集体公益林(地)实施精细化管护,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退化栖息地修复5万亩。加强自然保护地、湿地、重点林区常态化巡查监管,2025年查处违法占用林地、违法采伐案件4起,全部完成整改,为大熊猫、川金丝猴等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筑牢安全庇护所。
二是联合重拳执法,严打违法行为。以“清风行动2025”“春季护鸟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花鸟市场、重要生态区等重点区域,瞄准非法猎捕、交易等突出乱象,精准发力整治。召开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联席会4次,联合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开展联合巡查50余次,清除捕鸟网6处,放生鸟类48只,查处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起,有效震慑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
三是创新宣传引导,凝聚保护共识。开展“进广场、进集市、进商铺、进田间地头”等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食用、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主动参与保护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发放图文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5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LED滚动宣传200余次。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发布保护野生动物、爱鸟护鸟宣传报道10余条,显著提升了公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营造了全民保护的浓厚氛围。
四是完善救护体系,提升救护效能。依托宠物医院资源设立野生动物临时救助站,严格执行“收容—诊疗—康复—处置”流程,实现动物接收、疫源疫病检测、治疗护理到档案管理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设置野生动植物救护值班专线,实时响应群众救助线索,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网络。今年以来,接收群众救助信息40余条,成功救助野生动物35只(头),其中21只(头)已康复放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