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安全,强化河流型湿地保护与修复,近日,成都市新津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组织“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2025年度“河小青”长江上游地区深化河长制志愿服务工作活动,联合共青团新津区委、区水务局、新津生态环境局、区文旅集团等单位,在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组织开展外来入侵植物专项清理志愿者活动。
活动聚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推动科研监测与公众参与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效能。本次活动一方面充分依托《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监测报告(2024年度)》,编制并现场发放了《白鹤滩湿地入侵植物识别与清除手册》,实现从监测到治理的有效转化。另一方面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带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精准识别并清理藿香蓟、牛膝菊、鬼针草等入侵物种,为本土植物恢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普讲解+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志愿者们在参与清理的同时,增强了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辨识能力与防控意识,推动科普宣教融入志愿服务。
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流型湿地,此次行动不仅是对“共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湿地保护与科研协同、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新津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将持续强化湿地生态监测与综合治理,推动形成“监测—识别—清理—宣传”一体化保护链条,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湿地保护目标。

快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