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市县动态
雅安市雨城区“四化融合”推动林业产业焕新
发布日期:2025-11-26 来源:雅安市林业局  作者:吴润秋  高雅倩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国家和省、市林业发展战略布局,聚焦木、竹(笋)、中药材、油茶四大产业,结合政策驱动、创新实践、资源整合、联农带农四项机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加快绿色产业提质升级。

“零散种植”到“连片成势”,规模化培育夯实发展根基。针对市场对高品质森林产品所需,雨城区结合资源现状,围绕政策支持方向大力发展前景好、价值高、品质优的森林产品,高质量培育“万亩林海”,扩大林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全区争取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油茶新造(改造)、退化林修复等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6500万元,建成以陈大坪中药材、黑林岗柳杉、顺河慈竹、刘杨油茶、龙池魔芋等为代表的10余个万亩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全区已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5个,市级林业产业园区2个,累计培育大径级用材林、乡土树种28万亩,三木药材和林下药材12万亩,笋(浆)用竹34万亩,油茶1.7万亩,森林资源潜在综合价值达180亿元。

“经验服务”到“标准引领”,专业化扶持打造品质标杆。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技术力量,雨城区以林地“亩产万元”为目标,加快攻关乡土树种培育、油茶良种选育、林药间种等关键技术要领,制订《竹机械化采伐技术规范》《方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创新“宽窄巷造林+药渣堆肥育菜”种植模式,增强技术支撑力度。为强化成果应用,区林业部门组建包括柳杉、竹笋、油茶、乡土树种培育和乡村绿化、古树名木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的七大专业团队,以“业务骨干+乡土专家”为技术力量,定期向林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现阶段雨城区已初步构建起林业产业“种植—管护—采集—加工”全链条专业服务体系,覆盖林业企业、大户60余家,林农4000余人。

“浅耕粗作”到“绿色智造”,现代化生产助推产品创新。在林业资源利用和生产加工环节,雨城区积极构建现代化林竹基地管护体系,加快重组木、全降解材料制造等高端技术和项目招引,通过先进工艺推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目前,雨城区在林竹主要产地已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林木长势智能化监测,林竹采运实现机械伐竹、无人机运输,降低林农生产成本35%。区内三九药业、太时生物、熊猫竹笋等企业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建成竹笋精加工、竹酒酿造、黄柏皮精深提取、油茶籽多酚提取等生产线15条,申报77项核心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和“雨城方竹”“太时坊”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和品牌商标,林业高端产品种类、价值显著提升。

“资源积累”到“价值迸发”,市场化经营释放生态红利。雨城区坚持市场为导向,将可持续经营理念贯穿于林竹基地建设、林竹产业加工、林旅融合产业发展全过程,精心规划多元业务布局,依托大项目、大企业运营团队理念,通过资源集约化运营拓宽发展渠道,打造林竹一、二、三产业集群。全区聚焦林业全产业链目标,将区域特色发展与市场化机制结合,围绕生态资源转化为量化资产,包装储备产业发展项目70余个。目前,陈大坪林下药材产业园、乡村振兴林业产业基地、七盘森林里、国家储备林(一期)等项目正有序实施,“十里芳菲”“源山雅院”森旅建成品牌效益凸显,生态价值向经济效能的高质量转化力度不断增强。

当前位置:
雅安市雨城区“四化融合”推动林业产业焕新
发布时间:2025-11-26 来源:雅安市林业局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国家和省、市林业发展战略布局,聚焦木、竹(笋)、中药材、油茶四大产业,结合政策驱动、创新实践、资源整合、联农带农四项机制,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加快绿色产业提质升级。

“零散种植”到“连片成势”,规模化培育夯实发展根基。针对市场对高品质森林产品所需,雨城区结合资源现状,围绕政策支持方向大力发展前景好、价值高、品质优的森林产品,高质量培育“万亩林海”,扩大林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全区争取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油茶新造(改造)、退化林修复等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6500万元,建成以陈大坪中药材、黑林岗柳杉、顺河慈竹、刘杨油茶、龙池魔芋等为代表的10余个万亩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全区已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5个,市级林业产业园区2个,累计培育大径级用材林、乡土树种28万亩,三木药材和林下药材12万亩,笋(浆)用竹34万亩,油茶1.7万亩,森林资源潜在综合价值达180亿元。

“经验服务”到“标准引领”,专业化扶持打造品质标杆。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技术力量,雨城区以林地“亩产万元”为目标,加快攻关乡土树种培育、油茶良种选育、林药间种等关键技术要领,制订《竹机械化采伐技术规范》《方竹笋用林栽培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创新“宽窄巷造林+药渣堆肥育菜”种植模式,增强技术支撑力度。为强化成果应用,区林业部门组建包括柳杉、竹笋、油茶、乡土树种培育和乡村绿化、古树名木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的七大专业团队,以“业务骨干+乡土专家”为技术力量,定期向林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现阶段雨城区已初步构建起林业产业“种植—管护—采集—加工”全链条专业服务体系,覆盖林业企业、大户60余家,林农4000余人。

“浅耕粗作”到“绿色智造”,现代化生产助推产品创新。在林业资源利用和生产加工环节,雨城区积极构建现代化林竹基地管护体系,加快重组木、全降解材料制造等高端技术和项目招引,通过先进工艺推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目前,雨城区在林竹主要产地已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林木长势智能化监测,林竹采运实现机械伐竹、无人机运输,降低林农生产成本35%。区内三九药业、太时生物、熊猫竹笋等企业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建成竹笋精加工、竹酒酿造、黄柏皮精深提取、油茶籽多酚提取等生产线15条,申报77项核心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和“雨城方竹”“太时坊”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和品牌商标,林业高端产品种类、价值显著提升。

“资源积累”到“价值迸发”,市场化经营释放生态红利。雨城区坚持市场为导向,将可持续经营理念贯穿于林竹基地建设、林竹产业加工、林旅融合产业发展全过程,精心规划多元业务布局,依托大项目、大企业运营团队理念,通过资源集约化运营拓宽发展渠道,打造林竹一、二、三产业集群。全区聚焦林业全产业链目标,将区域特色发展与市场化机制结合,围绕生态资源转化为量化资产,包装储备产业发展项目70余个。目前,陈大坪林下药材产业园、乡村振兴林业产业基地、七盘森林里、国家储备林(一期)等项目正有序实施,“十里芳菲”“源山雅院”森旅建成品牌效益凸显,生态价值向经济效能的高质量转化力度不断增强。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