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塑造“安全有保障、功能得完善、生态大提升、产业强支撑、生活更宜居”“远者来,近者悦”的城乡新环境的目标,多措并举,助力全州国土绿化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精准定位。聚焦“九环线”“理小路”“草地风光路”等国省交通干线、生态创面、重要景区景点和城乡节点等关键区域,开展全域摸底调查,科学规划治理任务,计划实施交通干线植被修复1144.05公里,整治提升重要节点90处、2175亩,治理生态创面336处、14478亩。
二是多方筹资,保障投入。积极争取“若尔盖山水项目”结余资金1.2亿元,落实项目4个;组织县级自筹资金11728.69万元,落实项目43个,用于阿若红草原风光路、九环线和理小路等重点区域绿化,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
三是细化方案,压实责任。将年度国土绿化任务细化分解至各县(市)和州级相关部门,明确了景区绿化、生态创面治理、交通沿线绿化、造林绿化、草原修复、沙化治理和湿地保护等具体目标,形成了“州级统筹、部门联动、县市落实”的责任体系。
四是分类指导,压实责任。根据不同区域气候和立地条件,实行差异化推进措施,明确各县(市)方案编制、开工建设和见效时段,加强前期指导和过程督促,确保工作同步推进。建立“领导包片、科室包县”技术指导工作机制,组织骨干力量深入项目一线,全程跟踪指导。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花藤”相结合,增强生态稳定性和协调性。联合州自然资源、住建、文广旅等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下沉基层督导检查10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发送提示单5次,层层传导压力。将国土绿化植被修复行动工作成效纳入对各县(市)及州级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林长制考核范畴。
五是严控苗源,规范施工。严格执行种苗“三证一签”制度,加强检疫监管,杜绝劣质、病虫害种苗进场。州级不定期抽查、限期整改,确保栽植质量,着力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六是生态优先,统筹治理。注重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有机结合,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的优质苗源,积极应用客土喷播、植生袋、生态毯等快速复绿新技术,变“疤痕”为“绿毯”,变“疮口”为“风景”。累计完成景区绿化620亩、生态创面综合治理4639亩、交通沿线绿化1593公里、都四轨道交通沿线复绿1.4万平方米、重要节点绿化1408亩、城镇绿化801亩、铁路沿线植被修复2414亩、村庄绿化2484亩、沙化土地治理4万亩、草原修复58万亩、营造林30万亩、湿地封禁4万亩。全州城乡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国土绿化底色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阿坝州将继续担当尽责,锐意进取,持续巩固和扩大国土绿化成果,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四川贡献阿坝力量。

快速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