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生态保护
香樟
发布日期:2012-03-06 来源:... 作者:  ... 字体:
分享到:

  香樟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别名桴树、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是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原产我国南部各省和我国台湾地区,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脑油,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香樟的木材坚硬美观、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俱、雕刻的良材;香樟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园景树及防风林。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香樟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香樟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香樟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香樟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香樟形态特征
  香樟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8—11月。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香樟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
  香樟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香樟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弥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轮。

  香樟生长特性
  香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绝对最低温:-10.00°C
  光照反应:喜光
  水分反应:喜湿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和盐碱,以微酸性土为好
  忍受大气污染种类:多
  地形条件:山区、丘陵、平原
  土壤类型:黏质土
  树种分布区:四川、浙江、福建、江西 、台湾、湖北 、湖南、广东、云南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树高:可达50米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胸径年生长量:1-2cm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香樟栽培要点
    果实采收:选择健壮、主干明显通直、分枝高、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多的30-50年生母树,在10至12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将鲜果浸水2-3天,除净果皮,再拌草木灰脱脂1-2天,洗净后阴干,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播种前准备:圃地整理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饼150公斤,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宽1.2米。香樟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
  播种及管理: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抚育管理,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香樟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7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 香樟1年生苗可达50厘米以上,地径达0.7厘米以上。
  大苗培育:香樟培育大苗应经过移植,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这样3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厘米以上。
  造林:樟树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向阳的中性、微酸性林地,宜选择山坡下部或中部。栽植季节:从10月至第二年3月放叶前均可进行,有霜冻地方不宜冬季栽植。整地方式:穴状整地规格不小于60×60cm,深度不小于40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造林密度:香樟生长较快,树冠扩展快,栽植密度要适应它的生长规律。一般选择110-130株/亩,株行距2×2.5或2×3m。造林种苗:香樟起苗时要修剪过长的根系,打泥浆,一般采用苗高50cm,根径0.7cm的1年生苗栽植造林,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2-4年生苗造林。栽植方法:香樟枝叶多,水分蒸腾量大,主根长、侧根须根少,栽植时,常剪除部分或全部叶片以及离地30cm以下的侧枝,并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
  抚育管理:幼林阶段主要是松土、除草,抹芽修枝等。幼林抚育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造林前三年,每年抚育2-3次。栽植当年最好施肥1次,以农家肥为主,亦可套种绿肥、豆类,以耕代抚。第4年如尚未郁闭,继续抚育1次。香樟多萌生枝,影响主干生长,以培育用材为目的的,在造林前四年要进行抹芽,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加快主干高生长,但修枝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香樟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2、黑斑病:香樟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3、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4、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香樟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防治方法:
  (1)3月香樟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5、樟巢螟: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烧毁。
  6、樟天牛
  (1)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7、蚜虫
  蚜虫多发生在春季,以危害嫩叶、嫩稍为主,吸吮汁液,以致叶片背面不规则的皱缩、卷曲、变色、脱落,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同时,蚜虫分泌大量密露,沾污枝叶,诱发烟煤病。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或用1:6-8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时左右)喷洒,或用1:20-3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喷洒,或用1:20: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喷洒,连喷2—3次, 均能取得防治很好的效果。
  (2)春季蚜虫孵化初期(4、5月份),是防治蚜虫的最佳时期。此时,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流磷乳剂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济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等,喷洒树冠1-2次。
  (3)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入0.3%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当前位置:
香樟
发布时间:2012-03-06 来源:...

  香樟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别名桴树、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是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原产我国南部各省和我国台湾地区,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脑油,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香樟的木材坚硬美观、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俱、雕刻的良材;香樟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园景树及防风林。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香樟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科学研究证明,香樟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香樟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香樟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香樟形态特征
  香樟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8—11月。灰褐色的树皮有细致的深沟纵裂纹。香樟全株具有樟脑般的清香,可驱虫,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叶互生,纸质或薄革质,树干有明显的纵向龟裂,极容易辨认。
  香樟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香樟的小花非常独特,外围不易分辨出花萼弥或花瓣的花有6片,中心部位有9枚雄蕊,每3枚排成1轮。

  香樟生长特性
  香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绝对最低温:-10.00°C
  光照反应:喜光
  水分反应:喜湿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和盐碱,以微酸性土为好
  忍受大气污染种类:多
  地形条件:山区、丘陵、平原
  土壤类型:黏质土
  树种分布区:四川、浙江、福建、江西 、台湾、湖北 、湖南、广东、云南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树高:可达50米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胸径年生长量:1-2cm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香樟栽培要点
    果实采收:选择健壮、主干明显通直、分枝高、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多的30-50年生母树,在10至12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将鲜果浸水2-3天,除净果皮,再拌草木灰脱脂1-2天,洗净后阴干,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播种前准备:圃地整理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饼150公斤,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宽1.2米。香樟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
  播种及管理: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抚育管理,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香樟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7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 香樟1年生苗可达50厘米以上,地径达0.7厘米以上。
  大苗培育:香樟培育大苗应经过移植,移栽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这样3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厘米以上。
  造林:樟树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向阳的中性、微酸性林地,宜选择山坡下部或中部。栽植季节:从10月至第二年3月放叶前均可进行,有霜冻地方不宜冬季栽植。整地方式:穴状整地规格不小于60×60cm,深度不小于40cm。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造林密度:香樟生长较快,树冠扩展快,栽植密度要适应它的生长规律。一般选择110-130株/亩,株行距2×2.5或2×3m。造林种苗:香樟起苗时要修剪过长的根系,打泥浆,一般采用苗高50cm,根径0.7cm的1年生苗栽植造林,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2-4年生苗造林。栽植方法:香樟枝叶多,水分蒸腾量大,主根长、侧根须根少,栽植时,常剪除部分或全部叶片以及离地30cm以下的侧枝,并适当修剪过长的主根。
  抚育管理:幼林阶段主要是松土、除草,抹芽修枝等。幼林抚育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造林前三年,每年抚育2-3次。栽植当年最好施肥1次,以农家肥为主,亦可套种绿肥、豆类,以耕代抚。第4年如尚未郁闭,继续抚育1次。香樟多萌生枝,影响主干生长,以培育用材为目的的,在造林前四年要进行抹芽,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加快主干高生长,但修枝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香樟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防治方法: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2、黑斑病:香樟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3、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4、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香樟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防治方法:
  (1)3月香樟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2)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5、樟巢螟: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1)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2)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烧毁。
  6、樟天牛
  (1)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2)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7、蚜虫
  蚜虫多发生在春季,以危害嫩叶、嫩稍为主,吸吮汁液,以致叶片背面不规则的皱缩、卷曲、变色、脱落,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同时,蚜虫分泌大量密露,沾污枝叶,诱发烟煤病。发现大量蚜虫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用1:15的比例配制烟叶水泡制4小时后喷洒,或用1:6-8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时左右)喷洒,或用1:20-3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喷洒,或用1:20: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喷洒,连喷2—3次, 均能取得防治很好的效果。
  (2)春季蚜虫孵化初期(4、5月份),是防治蚜虫的最佳时期。此时,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流磷乳剂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济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2.5%灭扫利乳剂3000倍液等,喷洒树冠1-2次。
  (3)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入0.3%肥皂水或洗衣粉,增加粘附力,提高防治效果。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