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发布了《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4)》(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四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强烈的责任感、更主动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在生态修复上不断提升生态供给能力,在环境治理上切实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在经济发展上加快提升绿色生产环境和生活品质,在文化传承上积极弘扬巴山蜀水文化讲好美丽四川故事,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美丽四川,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绿色本底。
《报告》首次研究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五个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从区域位置与地理优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了各区域发展背景。
《报告》还收录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10个代表性年度典型案例,从不同视角探讨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其中包括:成都市金牛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成都市龙泉驿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绵竹市纵深推行田长制工作的实践探索;宜宾市叙州区守护好一江清水的生动实践;兴文县实现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同频共振;广安市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南江县加快推进林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德昌县生态立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红原县聚焦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价值转化试点;丹巴县以生态+产业融合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