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四川: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的新家园
发布日期:2022-03-0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张杨 字体:
分享到:

编者按: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旗舰物种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大熊猫被誉为“国宝”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文化及美学价值,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四川是中国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保护大熊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四川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整合自然保护区,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创新大熊猫保护管理模式,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出现持续恢复性增长,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熊猫新家园。


四川: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的新家园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身着“宇航服”的大熊猫吉祥物“冰墩墩”再次以非凡魅力征服世界,成为“一墩难求”的奥运顶流。国际奥委会官员形象地评价道:“‘冰墩墩’看起来就像一只大熊猫刚刚在雪地里打过滚,十分有趣。”

现实竟是如此巧合。冬奥会期间,2022年的第一场雪铺满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冰墩墩”的原型——可爱的大熊猫们,在自己的家园打滚撒欢,与在冬奥赛场的运动员一样,自由地享受着冰天雪地的浪漫与激情。

持续百年的大熊猫热,见证着这一神奇物种由濒危到易危的演化进程,也见证着中国以国家战略不断推进并升级更新的大熊猫保护管理模式。当前,四川正以“领头羊”的责任,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的新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熊猫国家公园。



新目标引领

千河竟流,万山耸峙;竹林密布,原始神秘。

四川由北向南延伸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凉山等山系,自然条件优越,是当今大熊猫的核心分布区,中国74%以上的野生大熊猫都栖居于此。

自1963年以来,四川共设立4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探索求进的态度,在全国率先试点了大熊猫的就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社区共管等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果,大熊猫种群数量实现恢复性增长。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其中四川1387只。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依据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将大熊猫的保护等级从“濒危”降至“易危”。而中国的保护措施不降反升。同年底,中国宣布了保护大熊猫的新目标:整合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试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据专家介绍,任何物种的生存都取决于其基因的多样性。而我国目前已知的1864只野生大熊猫,被分割成33个孤立种群,其中18个个体数量少于10只的种群,因为缺乏基因交流的多样性,具有高度灭绝的风险。

显然,整合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国家对大熊猫保护的精准设计和高位推动,目的就是打破行政藩篱,弥补管护缺失,将破碎化的栖息地重新串联成片,给大熊猫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家园,以基因交流的多样性保障大熊猫的种群健康。

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立足创新和突破,占公园总面积约75%的四川,以主体责任推进公园试点建设,编制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同步开展《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整合了64个自然保护区,关停了公园内200宗矿业权,以大熊猫可食竹修复大熊猫廊道8.4万亩,完成界碑界桩设置436个。

试点期间,四川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完整保护、规范保护、科学保护、协同保护的“四个保护”理念;按照“人退猫进”的思路,试行了“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的公园建设新模式,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模式创新贡献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2021年10月,我国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

新科技助力

2022年2月24日,大相岭山系泥巴山区域,冰雪覆盖,银装素裹。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荥经片区管护总站,15名身着迷彩服的野外监测人员,迎着凛冽风雪翻山越岭,踯躅前行。



领队宋心强告诉记者,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开展反盗猎行动,进一步清除泥巴山片区的猎套猎夹,为区域内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创造安全的栖息环境;二是进行红外相机监测点位踏查,以便顺利完成今年春季红外相机布设工作。

荥经片区管护总站由原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而来,管护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倍。在管护人员没有增加的基础上,要完成保护管理任务,必须依靠科技手段。

“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安装了200台红外相机,未来还需要安装200多台,今年春季准备安装100台。”宋心强告诉记者,2021年,荥经管护总站的红外相机共记录到有效图片和视频近4万张(条),有24个点位拍摄到了大熊猫,此外还记录下羚牛、林麝、鬣羚、黑颈鹤等52种鸟兽的珍贵影像。




每个季度,工作人员会进行一次数据回收存储,通过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基本摸清了大相岭片区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主食竹分布情况,摸清了同域动物种类、分布及人为干扰等现状,收集了11只大熊猫个体的DNA信息,建立了野生大熊猫遗传信息库,为实施大熊猫精准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

“未来,我们的监测手段要拓展应用到法治管理领域,一旦发现偷、拉、盗、运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将联合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查处。”宋心强说。

据了解,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样线巡护调查等手段,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空天地人”监测体系,加强了猫脸识别、物种数据智能处理等技术应用,逐步优化了以大熊猫DNA信息为重点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

2021年,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累计约20万人次开展了常态化巡护监测,收集回传红外相机监测信息100余万条,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率由135只上升到178只。新科技助力,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有效加强。

新理念落地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一座公园,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国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脉相承。

新理念带来新转变。

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从保护对象上,从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物种保护,向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保护转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从保护形式上,从单纯就保护而保护,向保护与发展并进转变,要用绿色发展智慧促进生态保护,用生态文明提升发展成色;从保护主体上,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转变,要充分释放公园的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

新理念带来新气象。

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友好示范社区建设指南》,推行社区共建共享。平武县关坝村试点建立自然保护小区,通过企业参与,带动1179万网友认管当地18平方公里森林,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林农增收脱贫;联合社会公益组织,遴选打造“大熊猫原生态产品”,推荐“熊猫茶”“熊猫蜜”“熊猫山珍”进入成都熊猫基地销售,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大熊猫友好型产品南五味子成功销往美国,帮助500名原住居民增收。

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双轮驱动。四川省管理局联动7个管理分局,评定建立19个自然教育基地,在王朗、唐家河等地孵化建立“自然学堂”,开发自然教育课程50余套,累计开展自然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通过大力实施“大熊猫+”生态旅游产业行动,在公园各窗口站点接待访客5000余万人次,带动公园部分原住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今年2月25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在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吉祥物大熊猫“蓉宝宝”接棒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传承奥运精神,点燃了大运新期待。以熊猫IP赋能熊猫产业新发展,将成为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下一个命题。


当前位置:
四川: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的新家园
发布时间:2022-03-0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者按: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关注旗舰物种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大熊猫被誉为“国宝”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具有极高的生态、科研、文化及美学价值,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四川是中国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保护大熊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四川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整合自然保护区,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创新大熊猫保护管理模式,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出现持续恢复性增长,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熊猫新家园。


四川: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的新家园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身着“宇航服”的大熊猫吉祥物“冰墩墩”再次以非凡魅力征服世界,成为“一墩难求”的奥运顶流。国际奥委会官员形象地评价道:“‘冰墩墩’看起来就像一只大熊猫刚刚在雪地里打过滚,十分有趣。”

现实竟是如此巧合。冬奥会期间,2022年的第一场雪铺满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冰墩墩”的原型——可爱的大熊猫们,在自己的家园打滚撒欢,与在冬奥赛场的运动员一样,自由地享受着冰天雪地的浪漫与激情。

持续百年的大熊猫热,见证着这一神奇物种由濒危到易危的演化进程,也见证着中国以国家战略不断推进并升级更新的大熊猫保护管理模式。当前,四川正以“领头羊”的责任,高质量建设大熊猫的新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熊猫国家公园。



新目标引领

千河竟流,万山耸峙;竹林密布,原始神秘。

四川由北向南延伸的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凉山等山系,自然条件优越,是当今大熊猫的核心分布区,中国74%以上的野生大熊猫都栖居于此。

自1963年以来,四川共设立4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探索求进的态度,在全国率先试点了大熊猫的就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社区共管等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果,大熊猫种群数量实现恢复性增长。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其中四川1387只。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依据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将大熊猫的保护等级从“濒危”降至“易危”。而中国的保护措施不降反升。同年底,中国宣布了保护大熊猫的新目标:整合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试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据专家介绍,任何物种的生存都取决于其基因的多样性。而我国目前已知的1864只野生大熊猫,被分割成33个孤立种群,其中18个个体数量少于10只的种群,因为缺乏基因交流的多样性,具有高度灭绝的风险。

显然,整合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国家对大熊猫保护的精准设计和高位推动,目的就是打破行政藩篱,弥补管护缺失,将破碎化的栖息地重新串联成片,给大熊猫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家园,以基因交流的多样性保障大熊猫的种群健康。

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立足创新和突破,占公园总面积约75%的四川,以主体责任推进公园试点建设,编制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同步开展《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整合了64个自然保护区,关停了公园内200宗矿业权,以大熊猫可食竹修复大熊猫廊道8.4万亩,完成界碑界桩设置436个。

试点期间,四川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完整保护、规范保护、科学保护、协同保护的“四个保护”理念;按照“人退猫进”的思路,试行了“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的公园建设新模式,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模式创新贡献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2021年10月,我国宣布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

新科技助力

2022年2月24日,大相岭山系泥巴山区域,冰雪覆盖,银装素裹。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荥经片区管护总站,15名身着迷彩服的野外监测人员,迎着凛冽风雪翻山越岭,踯躅前行。



领队宋心强告诉记者,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开展反盗猎行动,进一步清除泥巴山片区的猎套猎夹,为区域内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野生动物创造安全的栖息环境;二是进行红外相机监测点位踏查,以便顺利完成今年春季红外相机布设工作。

荥经片区管护总站由原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而来,管护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倍。在管护人员没有增加的基础上,要完成保护管理任务,必须依靠科技手段。

“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安装了200台红外相机,未来还需要安装200多台,今年春季准备安装100台。”宋心强告诉记者,2021年,荥经管护总站的红外相机共记录到有效图片和视频近4万张(条),有24个点位拍摄到了大熊猫,此外还记录下羚牛、林麝、鬣羚、黑颈鹤等52种鸟兽的珍贵影像。




每个季度,工作人员会进行一次数据回收存储,通过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基本摸清了大相岭片区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主食竹分布情况,摸清了同域动物种类、分布及人为干扰等现状,收集了11只大熊猫个体的DNA信息,建立了野生大熊猫遗传信息库,为实施大熊猫精准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

“未来,我们的监测手段要拓展应用到法治管理领域,一旦发现偷、拉、盗、运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将联合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查处。”宋心强说。

据了解,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红外相机、样线巡护调查等手段,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空天地人”监测体系,加强了猫脸识别、物种数据智能处理等技术应用,逐步优化了以大熊猫DNA信息为重点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

2021年,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累计约20万人次开展了常态化巡护监测,收集回传红外相机监测信息100余万条,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率由135只上升到178只。新科技助力,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有效加强。

新理念落地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一座公园,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国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脉相承。

新理念带来新转变。

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从保护对象上,从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物种保护,向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保护转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从保护形式上,从单纯就保护而保护,向保护与发展并进转变,要用绿色发展智慧促进生态保护,用生态文明提升发展成色;从保护主体上,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转变,要充分释放公园的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

新理念带来新气象。

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友好示范社区建设指南》,推行社区共建共享。平武县关坝村试点建立自然保护小区,通过企业参与,带动1179万网友认管当地18平方公里森林,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林农增收脱贫;联合社会公益组织,遴选打造“大熊猫原生态产品”,推荐“熊猫茶”“熊猫蜜”“熊猫山珍”进入成都熊猫基地销售,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大熊猫友好型产品南五味子成功销往美国,帮助500名原住居民增收。

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双轮驱动。四川省管理局联动7个管理分局,评定建立19个自然教育基地,在王朗、唐家河等地孵化建立“自然学堂”,开发自然教育课程50余套,累计开展自然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通过大力实施“大熊猫+”生态旅游产业行动,在公园各窗口站点接待访客5000余万人次,带动公园部分原住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今年2月25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在成都举行。成都大运会吉祥物大熊猫“蓉宝宝”接棒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传承奥运精神,点燃了大运新期待。以熊猫IP赋能熊猫产业新发展,将成为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下一个命题。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