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惠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应对森林自然灾害损失的有效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全面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2013年实现了全省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全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林地面积2.1亿亩,全省森林(不含一般灌木林地)参保率为75.99%,基本实现了“公益林应保尽保,商品林愿保尽保”。
调整优化政策,夯实森林保险根基
政策性森林保险启动以来,四川省不断调整优化政策性森林保险政策。《四川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鼓励各地方政府开展地方特色涉林保险,全省已形成多种以林果木、花椒、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等为主的涉林保险产品群。至2018年,全省公益林每亩保险金额已上调至550元,保费下调至0.65元/亩;商品林每亩保险金额已上调至800元,保费下调至1.2元/亩。取消了绝对免赔额,最高免赔额下调至5亩。为精准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切实减轻深度贫困地区农户及财政负担,自2018年6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了51个深度贫困县(市、区)的保费水平;其中,公益林每亩保费调整为0.5元,商品林每亩保费调整为0.93元。十年来,全省每年有数百万林农参加保险,累计完成赔付39839.4万元,切实保障林农因灾损失。
推行保险理念,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四川积极推行“变灾后赔付为灾前预防”的保险理念,引导保险机构参与林草防灾减灾工作。2014年,省林草局(原省林业厅)联合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签订《共同推进森林保险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框架协议》;2018年,在与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续约的同时,与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也签订了同样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签订以来,两家承保机构已累计投资超过1.5亿元参与四川森林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林草扶贫事业;投入总额已超过承保机构在保险作业中的赔付金总额。中华联合、太平保险等其他承保机构也广泛接纳了“防在赔先”的保险理念,出资出力,积极参与承保地区防灾减灾建设。十年来,四川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六家主要承保机构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用于开展林草防灾减灾建设,切实助力降低森林自然灾害发生率。
强化规范运行,创新森林保险业务
近年来,《四川省森林保险实施规程》《四川省森林保险灾害损失认定标准》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全省政策性森林保险操作更加规范,参保率进一步合理,参保、理赔等作业程序中纠纷减少。为创新森林保险业务,阿坝州马尔康国有林保护局与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签订“森林碳汇价值保险”协议,标志着四川省首例森林碳汇价值保险成功落地,为提高企业经营森林积极性、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提供了良好示范。十年来,在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护航下,全省森林覆盖率从35.2%提升至40.23%,森林蓄积量从16.81亿立方米提升至19.34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在当前“双碳”背景下,森林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四川将大胆探索与创新实践,为宝贵的森林资源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保险保障,为四川绿水青山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