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雪豹首次现身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
发布日期:2021-09-15 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 作者:黎运喜 字体:
分享到:


9月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县王朗区域监测队员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放置于海拔4200米左右的14台相机中,有5台相机采集到雪豹的影像,经雪豹斑点对比,确定5台相机中拍摄到至少两只雪豹个体,其中一只确定为雄性,说明该区域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该区域6月份取回的红外相机曾拍摄到狼的活动影像,有9张照片和3段视频。这也是岷山山系首次记录到雪豹、狼的活动影像。雪豹、狼位居食物链最顶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是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力证据。说明绵阳市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确有成效。


绵阳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栖息地质量最优,野生大熊猫418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公园涉及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的30个乡镇86个村,有原住居民49717人(其中核心保护区727人)。绵阳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4560平方公里,占全省试点面积的22.6%。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2.5%。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体系,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市委编委《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有关机构编制的通知》批复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市委、市政府任命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明确了职责分工;为统筹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充实了干部职工队伍。制定工作制度20余项,形成了高效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秩序。

勘定范围明确权属。在全省率先完成打桩定界试点工作。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强化新划入国家公园林地管理,签订共同管护协议119份,管护面积1409.94平方公里,订率达95.7%。

强化野外监测巡护。实施了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开展黄土梁生态廊道建设,修复川甘两省大熊猫走廊破损的大熊猫栖息地。在国家公园试点设置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监测巡护样线256条,对容易发生盗猎、盗伐的地段实现了全覆盖监测。无人机、红外相机等新型监测手段的应用,提高了监测效果和效率。

加强资源保护管理。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川甘两省跨区域联合巡护,推动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共管理事会。

建设科研教育基地。推动岷山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北川基地)挂牌、王朗亚热带亚高山暗针叶林25公顷监测样地通过专家评审,王朗保护区先后被授予国家自然教育国家基地、国家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荣誉。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建立生态系统保护类、配套基础设施类、保护监测设施类、科普教育和游览服务设施类、绿色产业类等五大类项目库,规划大熊猫走廊带栖息地修复、平北安防火巡护道路、国家公园北大门等项目161个,总投资703亿元。

下一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绵阳,提供生态支撑。一是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快建设“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压实防火责任,严格火源管控,强化应急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国家公园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二是扎实开展科研教育与生态体验。启动建设北川大熊猫自然博物苑,实现科研、大熊猫文化展示,实施野生动物救助、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等功能。打造生态经济走廊,依托成兰铁路、九绵高速、广平高速,打造环路绿色产业带。开展好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打造生态体验走廊。建设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推动自然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三是推动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对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实施有序搬迁。逐步实施工矿企业、水电站生产经营设施退出。推动国家公园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扶持发展替代产业。制定特许经营和品牌授权制度,引导社区健康稳定、发展。合理设置岗位,优先安置原住居民从事自然教育、生态体验、以及辅助保护、监测等工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学布局入口社区建设。提升和完善服务接待设施,发展森林康养、熊猫小镇、民俗旅游,使其成为国家公园访客接待的主体和集散节点。推动白马、高村、青片、千佛山四个省级一类入口社区建设。

当前位置:
雪豹首次现身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
发布时间:2021-09-15 来源: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


9月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县王朗区域监测队员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放置于海拔4200米左右的14台相机中,有5台相机采集到雪豹的影像,经雪豹斑点对比,确定5台相机中拍摄到至少两只雪豹个体,其中一只确定为雄性,说明该区域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该区域6月份取回的红外相机曾拍摄到狼的活动影像,有9张照片和3段视频。这也是岷山山系首次记录到雪豹、狼的活动影像。雪豹、狼位居食物链最顶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是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力证据。说明绵阳市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确有成效。


绵阳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栖息地质量最优,野生大熊猫418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公园涉及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的30个乡镇86个村,有原住居民49717人(其中核心保护区727人)。绵阳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4560平方公里,占全省试点面积的22.6%。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2.5%。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体系,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市委编委《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有关机构编制的通知》批复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市委、市政府任命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明确了职责分工;为统筹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充实了干部职工队伍。制定工作制度20余项,形成了高效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秩序。

勘定范围明确权属。在全省率先完成打桩定界试点工作。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强化新划入国家公园林地管理,签订共同管护协议119份,管护面积1409.94平方公里,订率达95.7%。

强化野外监测巡护。实施了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开展黄土梁生态廊道建设,修复川甘两省大熊猫走廊破损的大熊猫栖息地。在国家公园试点设置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监测巡护样线256条,对容易发生盗猎、盗伐的地段实现了全覆盖监测。无人机、红外相机等新型监测手段的应用,提高了监测效果和效率。

加强资源保护管理。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川甘两省跨区域联合巡护,推动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共管理事会。

建设科研教育基地。推动岷山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北川基地)挂牌、王朗亚热带亚高山暗针叶林25公顷监测样地通过专家评审,王朗保护区先后被授予国家自然教育国家基地、国家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荣誉。

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建立生态系统保护类、配套基础设施类、保护监测设施类、科普教育和游览服务设施类、绿色产业类等五大类项目库,规划大熊猫走廊带栖息地修复、平北安防火巡护道路、国家公园北大门等项目161个,总投资703亿元。

下一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绵阳,提供生态支撑。一是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快建设“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压实防火责任,严格火源管控,强化应急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国家公园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二是扎实开展科研教育与生态体验。启动建设北川大熊猫自然博物苑,实现科研、大熊猫文化展示,实施野生动物救助、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等功能。打造生态经济走廊,依托成兰铁路、九绵高速、广平高速,打造环路绿色产业带。开展好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打造生态体验走廊。建设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推动自然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三是推动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对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实施有序搬迁。逐步实施工矿企业、水电站生产经营设施退出。推动国家公园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扶持发展替代产业。制定特许经营和品牌授权制度,引导社区健康稳定、发展。合理设置岗位,优先安置原住居民从事自然教育、生态体验、以及辅助保护、监测等工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学布局入口社区建设。提升和完善服务接待设施,发展森林康养、熊猫小镇、民俗旅游,使其成为国家公园访客接待的主体和集散节点。推动白马、高村、青片、千佛山四个省级一类入口社区建设。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