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着力资源保护 强化体制创新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1-08-30 来源: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作者:钱丽芝 字体:
分享到: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面积595平方公里,处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南段的腹心区域,德阳市坚持“保护优先、创新体制、有效管控、统筹推进”,探索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理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走出了富有成效的德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之路。

一、着力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修复。一是全面关停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矿权。共清理关停园区内矿权43个,累计封闭井硐243口,拆除生产生活设施5.26公顷,关停小水电站1座,消除了对园区原的破坏;二是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制定了“一矿一策”“一站一策”生态修复方案。矿区植被修复10.38万平方米,逐步恢复原有的大熊猫栖息地;三是封山育林恢复生态。全面封山育林,推进栖息地恢复原真性。栖息地恢复面积达10000公顷,公园内连续三年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原真性完整性在逐渐修复。

二、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大熊猫栖息地管理。一是整合管理机构。把大熊猫公园范围内的7个保护机构整合为什邡、绵竹2个管理总站,按照自然地形分为13个网格化管护站点,解决“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二是整合社会资源。牵头成立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联盟,召开九顶山小种群研讨会,推动全社会加入大熊猫保护;三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拓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和社区发展,培养同学们成为自然保护的“小卫士”和“宣传员”,从源头预防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筑牢生态保护的根基。

三、筑牢根基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持续发展。一是开展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保护区的勘界落图、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和人员信息统计工作,与4镇9村签订4724公顷集体公益林合作保护协议,将保护工作落到最基层;二是引进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设以熊猫为主题的世界级野生动物园,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会客厅”,形成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成果展示的标志窗口,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位置:
着力资源保护 强化体制创新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1-08-30 来源: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面积595平方公里,处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南段的腹心区域,德阳市坚持“保护优先、创新体制、有效管控、统筹推进”,探索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理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走出了富有成效的德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之路。

一、着力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修复。一是全面关停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矿权。共清理关停园区内矿权43个,累计封闭井硐243口,拆除生产生活设施5.26公顷,关停小水电站1座,消除了对园区原的破坏;二是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制定了“一矿一策”“一站一策”生态修复方案。矿区植被修复10.38万平方米,逐步恢复原有的大熊猫栖息地;三是封山育林恢复生态。全面封山育林,推进栖息地恢复原真性。栖息地恢复面积达10000公顷,公园内连续三年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原真性完整性在逐渐修复。

二、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大熊猫栖息地管理。一是整合管理机构。把大熊猫公园范围内的7个保护机构整合为什邡、绵竹2个管理总站,按照自然地形分为13个网格化管护站点,解决“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问题;二是整合社会资源。牵头成立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联盟,召开九顶山小种群研讨会,推动全社会加入大熊猫保护;三是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拓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和社区发展,培养同学们成为自然保护的“小卫士”和“宣传员”,从源头预防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筑牢生态保护的根基。

三、筑牢根基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持续发展。一是开展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保护区的勘界落图、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和人员信息统计工作,与4镇9村签订4724公顷集体公益林合作保护协议,将保护工作落到最基层;二是引进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项目,建设以熊猫为主题的世界级野生动物园,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会客厅”,形成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成果展示的标志窗口,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持续健康发展。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