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突出公园建设主线,推进社区协调发展
发布日期:2021-08-25 来源:社区处,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 作者:蒋娜娜 字体:
分享到: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雅安围绕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目标,把建设入口社区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完善入口社区的基础设施、改善镇村风貌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居民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宝兴片区紧盯目标,紧紧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这一条主线,致力入口社区建设与经济民生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着力入口社区高品质。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功能完善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本底,遵循自然、社会、人口发展规律,高起点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建设规划》,将入口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规划入口社区建设等项目共计67个,规模80亿。加快构建“两区两廊,一极多点”总体格局,持续打造灵关石城、熊猫古城、蜂桶寨邓池沟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化遗产丰富、使其成为国家公园访客接待的主体和集散节点,示范引领带动全县社区协调发展。规划24亿元的入口社区项目,纳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十四五”规划。规划投资34亿元的熊猫老家入口社区项目,已纳入了省重项目。争取到位大熊猫国家公园熊猫老家入口社区债券资金0.8亿元、投资0.1亿元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个;投资1.5亿元的熊猫老家入口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及自然教育中心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入口社区毗邻国、省干道绿化、彩化全面完工,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二)严格准入清单,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严格限制负面清单产业进入公园范围,先后关闭矿点75座,取消拟开发电源点20处。积极扶持、引导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绿色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成功打造省级产业园区2个,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入口社区农(林、藏)家乐的数量达到500个。今年来宝游客超55万人次。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牦牛)示范基地”“全国有机产品示范县”,成功注册“宝兴川牛膝”“宝兴蜂蜜”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命名为“四川旅游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三)设置公益岗位,助推社区共治促发展。创新建立“管护总站—中心管护站—基层管护站(点)”三级管理体系,设立中心管护站3个、基层管护站(点)37个。积极探索共建共管保护新模式,对公园内52030公顷集体土地实施管护,集体土地代管率100%。安置原住居民从事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科学设置生态管护类岗位、社会服务岗位1300余个。国家公园建设以来,生态管护和社会服务公益性岗位共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营造林等生态工程,投入资金1.7亿元,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原住居民生计、就业等问题,变“伐木工”为“护林员”,变“生产者”为“保护者”,变“受害者”为“受益者”,切实推动国家公园共建共享共管,践行“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理念。

(四)创新补偿机制,统筹保护发展双并进。随着宝兴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藏酋猴、野猪、黑熊等数量激增,出现了“兽进人退”的情况,切实影响民生。宝兴县积极探索野生动物肇事理赔市场化运作,以“政府统一投保+保险公司核实理赔+农民获权益保障”模式,从2018年起,共计投入55万元参保资金,共受理肇事致害案件1264起,挽回农民受野生动物致害损失100余万元,成为全省首批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致害保险补偿试点县。同时,建立健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资源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敢于亮剑,形成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生态保护有力态势,公园范围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发生率从2017年的每年21件/年下降至2020年的0件/年;群众主动报警救护野生动物的案例从2017年的12件/年增加至2020年的56件/年。

当前位置:
突出公园建设主线,推进社区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25 来源:社区处,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雅安围绕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园地共建先行区目标,把建设入口社区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完善入口社区的基础设施、改善镇村风貌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居民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宝兴片区紧盯目标,紧紧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这一条主线,致力入口社区建设与经济民生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着力入口社区高品质。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功能完善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生态本底,遵循自然、社会、人口发展规律,高起点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建设规划》,将入口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规划入口社区建设等项目共计67个,规模80亿。加快构建“两区两廊,一极多点”总体格局,持续打造灵关石城、熊猫古城、蜂桶寨邓池沟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文化遗产丰富、使其成为国家公园访客接待的主体和集散节点,示范引领带动全县社区协调发展。规划24亿元的入口社区项目,纳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十四五”规划。规划投资34亿元的熊猫老家入口社区项目,已纳入了省重项目。争取到位大熊猫国家公园熊猫老家入口社区债券资金0.8亿元、投资0.1亿元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个;投资1.5亿元的熊猫老家入口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及自然教育中心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入口社区毗邻国、省干道绿化、彩化全面完工,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二)严格准入清单,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严格限制负面清单产业进入公园范围,先后关闭矿点75座,取消拟开发电源点20处。积极扶持、引导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绿色产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成功打造省级产业园区2个,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入口社区农(林、藏)家乐的数量达到500个。今年来宝游客超55万人次。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牦牛)示范基地”“全国有机产品示范县”,成功注册“宝兴川牛膝”“宝兴蜂蜜”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命名为“四川旅游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三)设置公益岗位,助推社区共治促发展。创新建立“管护总站—中心管护站—基层管护站(点)”三级管理体系,设立中心管护站3个、基层管护站(点)37个。积极探索共建共管保护新模式,对公园内52030公顷集体土地实施管护,集体土地代管率100%。安置原住居民从事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科学设置生态管护类岗位、社会服务岗位1300余个。国家公园建设以来,生态管护和社会服务公益性岗位共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营造林等生态工程,投入资金1.7亿元,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原住居民生计、就业等问题,变“伐木工”为“护林员”,变“生产者”为“保护者”,变“受害者”为“受益者”,切实推动国家公园共建共享共管,践行“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理念。

(四)创新补偿机制,统筹保护发展双并进。随着宝兴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藏酋猴、野猪、黑熊等数量激增,出现了“兽进人退”的情况,切实影响民生。宝兴县积极探索野生动物肇事理赔市场化运作,以“政府统一投保+保险公司核实理赔+农民获权益保障”模式,从2018年起,共计投入55万元参保资金,共受理肇事致害案件1264起,挽回农民受野生动物致害损失100余万元,成为全省首批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致害保险补偿试点县。同时,建立健全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资源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敢于亮剑,形成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生态保护有力态势,公园范围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发生率从2017年的每年21件/年下降至2020年的0件/年;群众主动报警救护野生动物的案例从2017年的12件/年增加至2020年的56件/年。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