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凉山坚持生态为本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发布日期:2021-06-09 来源: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曲比阿依 字体:
分享到:

凉山是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功能核心区。近年来,凉山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力践于行,厚植最美生态底色。

守好“绿色”底线,筑牢生态屏障

凉山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全州有48.7%的幅员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有12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屏障,凉山州大力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护林员、生态脆弱区治理、草原生态奖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提升森林质量,加快草地植被恢复;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凉山行动”,持续推进实施包括可利用宜林地造林绿化、生态脆弱区治理、水系绿化、道路绿化、城乡绿化、草原生态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等在内的七大绿化凉山行动,全面提升国土绿化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力度,持续巩固500.6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经营规范化、社区现代化“四化”建设。

目前,全州林业用地面积61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93%,草原面积211.15万公顷。全州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做强“绿色”产业,实现变“绿”为金

立足全州资源优势,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兴林富民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等为主的“1+X”林业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新的经济“绿色”增长点,为全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效平衡。近年来,又进一步发挥林业生态产业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包括林下产品种植、森林康养旅游等在内的林下经济。不断推动全州林业生态产业多元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全州“1+X”林业生态产业面积2298万亩,其它经果林面积740.16万亩。覆盖贫困村1808个、贫困户12.4万户,惠及贫困人口48.6万人。累计创建森林康养人家46个,创建州级现代林业产业园区10个,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1家。全州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00.11亿元,农民人均从林草上获得收入2545元。

增加“绿色”覆盖,提升居民环境幸福感

宜居、美丽的生态环境,是居民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凉山州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以增绿增效为抓手,全面狠抓城乡绿化美化,大力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全州城乡绿化美化成效显著。

2016-2020年,完成新建和改造江流渠系绿化1560.7公里,湖库周边绿化8万亩;完成新建和改造公路绿化2340公里,完成铁路绿化235公里。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3.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92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1个,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10个、省级绿化模范县4个,省级森林小镇10个,省级绿化模范单位25个,绿化示范村31个。创建会理县仙人湖、金阳县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和德昌县角半沟森林公园3个四川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

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当前位置:
凉山坚持生态为本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发布时间:2021-06-09 来源: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

凉山是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功能核心区。近年来,凉山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力践于行,厚植最美生态底色。

守好“绿色”底线,筑牢生态屏障

凉山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全州有48.7%的幅员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有12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屏障,凉山州大力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护林员、生态脆弱区治理、草原生态奖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提升森林质量,加快草地植被恢复;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凉山行动”,持续推进实施包括可利用宜林地造林绿化、生态脆弱区治理、水系绿化、道路绿化、城乡绿化、草原生态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等在内的七大绿化凉山行动,全面提升国土绿化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力度,持续巩固500.6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经营规范化、社区现代化“四化”建设。

目前,全州林业用地面积61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93%,草原面积211.15万公顷。全州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做强“绿色”产业,实现变“绿”为金

立足全州资源优势,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兴林富民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等为主的“1+X”林业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新的经济“绿色”增长点,为全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效平衡。近年来,又进一步发挥林业生态产业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包括林下产品种植、森林康养旅游等在内的林下经济。不断推动全州林业生态产业多元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底,全州“1+X”林业生态产业面积2298万亩,其它经果林面积740.16万亩。覆盖贫困村1808个、贫困户12.4万户,惠及贫困人口48.6万人。累计创建森林康养人家46个,创建州级现代林业产业园区10个,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1家。全州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00.11亿元,农民人均从林草上获得收入2545元。

增加“绿色”覆盖,提升居民环境幸福感

宜居、美丽的生态环境,是居民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凉山州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以增绿增效为抓手,全面狠抓城乡绿化美化,大力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全州城乡绿化美化成效显著。

2016-2020年,完成新建和改造江流渠系绿化1560.7公里,湖库周边绿化8万亩;完成新建和改造公路绿化2340公里,完成铁路绿化235公里。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3.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92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1个,国家森林城市1个,国家森林乡村10个、省级绿化模范县4个,省级森林小镇10个,省级绿化模范单位25个,绿化示范村31个。创建会理县仙人湖、金阳县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和德昌县角半沟森林公园3个四川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

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