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走进白熊坪,遇见“熊猫护卫队”
发布日期:2019-06-14 来源:唐家河 作者:郑维超 字体:
分享到:



白熊坪,早年因大熊猫(当地又叫白熊)分布较多、见之较易而得其名,是全球最早建立大熊猫野外观测站的地方之一。上世纪70、80年代,世界著名的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和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先生首次在白熊坪开展大熊猫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工作基础,为唐家河埋下了科研的种子和发展的薪火。胡锦矗先生的得意弟子,我国首位保护生物学院士魏辅文先生硕士期间便在此开展大熊猫研究。30年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重建白熊坪保护站,由师从魏辅文院士的刁鲲鹏担任白熊坪保护站站长。他寻着先辈的足迹,“共建”而来、“共管”而往,带着使命、怀着期许,聚集了一群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我们亲切地称之为“熊猫护卫队”。

——在科学家看来,他们是连接科研和保护桥梁的“工程师”。2014年,唐家河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白熊坪保护站,在保持辖区内自然资源产权和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双方各派精干力量,共同管理该保护站所辖的自然资源和日常工作。白熊坪保护站组建后,以站长刁鲲鹏为代表的“熊猫护卫队”也随之登场,首创了“巡、研、教”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巡护监测、科学研究、自然教育。这三者之间既独成体系,又相互渗透、互相融入。熊猫护卫队也正是凭借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努力拓宽科研与保护工作之间的桥梁。科学研究是支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巡护监测提供理论、数据指导、为自然教育提供素材;巡护监测是抓手,是否能提升巡护监测的效率是检验科研成果的硬指标;自然教育是驱动,科学研究和巡护监测都可作为自然教育的阵地,通过自然教育将保护理念和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驱动社会力量参与并促进保护工作。

这个熊猫护卫队开展了一系列既新奇有趣又科学严谨的实用型研究。例如他们在巡护中发现自然死亡动物的尸体并不是简单的腐败分解。他们安上红外相机来监测什么动物会来吃这些尸体。结果发现多达12种脊椎动物会利用这些尸体,还有至少6种脊椎动物会间接受到尸体的影响。野猪、乌鸦、黑熊、果子狸、黄鼬、啮齿类等各种动物都会进食尸体;多种食虫鸟会取食尸体滋生的蝇蛆,绿背山雀等小鸟还会采集尸体的毛发筑巢育幼;豹猫、金猫、黄喉貂等掠食动物排斥接触尸体;小麂、斑羚、毛冠鹿等食草动物躲避尸体;这个研究揭示了尸体长期以来被人忽视和被低估的生态功能,并促成保护区改变了以往工作中对所有动物尸体都要挖坑深埋的不合理做法。

熊猫保护区都面临犬瘟热病毒防疫的压力,这一被称为大熊猫绝症的病毒严重威胁大熊猫的防疫安全,但是社区村民需要养狗来看家护院,贸然清理村民家的狗会打击村民对保护工作的支持度。护卫队们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家犬进行了逐一采血排查,并与村民一起商议制定出了免疫、拴养、登记三位一体的家犬管理方案,既有效控制了犬源疫病对大熊猫防疫安全的威胁,又照顾到了山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养犬需求和感情。

再比如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监测,发现了大中型食肉动物缺失对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威胁已经暗流涌动,为促成豺等顶级食肉动物的重引入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正是这一代代的践行和对老一辈科学家不怕吃苦、刻苦钻研、扎根基层精神的传承,使得这个熊猫护卫队能够在科学的加持下高效精准的开展保护工作。

他们创立的这种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正成为实施科研和保护联结工程的重要手段,广受科学家和保护区同行的好评。

——在同行们看来,他们是天赋异禀、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熊猫护卫队的成员,各个都是有着过硬本领的“奇人”。站长刁鲲鹏,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的保护生物学家、保护生物学领域首个院士魏辅文先生,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经验。刁站长能文能武,常年穿梭于植被丰茂的森林中。动植物识别是他的强项,善交际,能将熊猫护卫队队员和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紧密地团结并带动起来。他对自然的感悟极深,许多自然知识尽管信手拈来,生动有趣的讲解能让你瞬间爱上这里。来自北京的顾伟龙,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却曾经神奇地在远洋货轮担任过二副。本该过着优越生活的他,又偏偏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唐家河保护区白熊坪保护站,加入熊猫护卫队4年。由于精通各种电子设备和机械操作,顾伟龙便承包了站里的红外相机、无线电设备、传感装置等器械的故障维修。他为保护站引入了海事联络设备,能随时定位巡山队友的位置,随手改装的对讲机,就使其联络范围从4公里扩大到了10多公里。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提高保护区野外工作效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刁鲲鹏和顾伟龙是熊猫护卫队的领头军,还有中长期队员有陈奂琦、王海婴、左谦等等。陈奂琦是熊猫护卫队的第一批队员,来白熊坪之前曾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与编程,得知每次从野外取回红外相机后都需要人工处理数以千计的照片,她立刻熬了几个晚上编写一套图像识别程序,实现了红外相机内存的智能读取和照片识别。王海婴是内蒙古兴安盟人,厦门大学生态学硕士,擅长鸟类分类、野生动物摄影,尤其在红外相机监测方面是一把好手,2017年秋季加入熊猫护卫队至今,为白熊坪保护站处理了数以万计的红外相机照片和视频,极大地促进了数据的转换和成果的产出。左谦是湖南湘潭人,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士,是保护站最年轻的志愿者,早在2015年大学期间,19岁的左谦就曾前往白熊坪保护站参加过短期志愿者工作,2018年夏天毕业后正式加入熊猫护卫队,主要负责保护站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野生动物救护和周边社区家犬管理等工作。此外,白熊坪保护站短期志愿者数以百计,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在此不仅留下了先进的技术更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也收获了感动与友谊。以前在反偷盗猎的重点时段,需要设卡堵截,或根据举报线索实地查验,耗时耗力,效果却并不理想。但自从几位工学院的志愿者研发了一套厉害的“黑科技”后,便改变了这种格局。说是“黑科技”,实则为一套智能反盗猎装置,将其布设在一些关键点位,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图像识别,并实时传回警报和影像。自从去年10月安装这套智能系统后,凭借清晰的图像资料,阻止了好几起非法入区事件的发生。几位短期志愿者还为站里建立了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解决了站里的冬季电力短缺问题。白熊坪保护站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有一股神奇地凝聚力让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们能够人尽其才、各显身手并且无间合作,也因此造就了一支神奇的熊猫护卫队,来这里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的同行们,无不啧啧称奇、拍手叫绝!

——在社会大众看来,他们是行走在山川河流间的优秀“自然教师”。自然教育是熊猫护卫队日常工作也是重要工作之一,此刻他们拥有另一种特殊的身份叫做“自然体验师”。熊猫护卫队的队员们个个都是优秀的自然体验师。他们懂自然,又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才能让你体验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才能带你领略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寻觅一份难得宁静,带走一片“清新自然”。刁鲲鹏除了是白熊坪保护站的站长、熊猫护卫队的队长,统揽全站(队)工作以外,他还是这群自然体验师中的带头人和倡导者。都说自然体验师会有一个“自然名”,我想刁站的自然名应该叫做“座山雕”,反正大家都这么叫,究其缘由,估计是因为他姓刁、又正好守着这么一座山。本身就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又走遍了白熊坪的山山水水,说起大自然特别是大熊猫的话题,刁站总是侃侃而谈,风趣幽默的他总能引得前来体验的社会人士满堂欢笑。在网络上,他还是一个坐拥30多万粉丝的大V,随时向世界各地展示迷人的保护区生活。


更为难得的是,刁站能够凝聚整个团队,不管是熊猫护卫队员也好、短期志愿者也罢,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负责讲解的领头、负责安全的押后、负责后勤的留守,总能带给体验者们纯粹、温馨的一线保护工作体验。他们利用合理的课程编排、灵活的线路穿插,将自然教育融入到科学研究和巡护监测中,让你在科学研究中学习专业技能、在巡护监测中施展专业技能,这一学一用、现学现用甚至活学活用之间,就能让你有最直观的感受、最深切的体验。比如让体验者参与最多的红外相机的安放与收取的整个过程,也是体验者们寻找动物活动痕迹、收获红外影像喜悦、探讨动物现状威胁的整个过程,只有他们亲身体验了,才能用心传递。建站至今,这支熊猫护卫队已经带领超过200名企业家、公司白领、学校学生等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为白熊坪保护站付出了上千人*天的工作量,为保护这片天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处虽然短暂,但情感确可深厚和长久,白熊坪保护站的小木屋内设有一堵照片墙,专门粘贴前来体验的社会人士、志愿者们的合影留念,满满的照片墙记载着满满的情感和回忆,彼此之间还时长联系,诉说着对这群优秀“自然教师”的称赞和思念。

——在主办方看来,他们是各大奖项的“收割机”和“荣誉王”。白熊坪保护站建站以来、熊猫护卫队建队以来,凭借其突出的工作表现、优异的工作成绩、动人的工作事迹,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常常受邀出现在各大“颁奖典礼”和“活动现场”,斩获了一系列的奖项和荣誉。2017年白熊坪保护站受联合国环境署邀请,前往北京新浪总部分享青年人在保护一线的成长经历。2018年初,保护站受教育部邀请,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分享青年人眼中的自然保护工作。同年7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人与生物圈40周年大会上保护站受邀前往分享白熊坪保护站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11月,保护站团队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主办的“2018野生动植物卫士行动”中获得“先锋卫士奖”并应邀前往钓鱼台国宾馆领奖。此外,唐家河保护区201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纳入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2015年被评为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先进集体,2016年被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联合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2017年被授予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国家级森林氧吧、四川省十佳国家级森林氧吧、群众喜爱的四川省十佳国家级森林氧吧等称号,2018年获得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评选的野生动物监测优秀奖,2019年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金熊猫奖”,唐家河近几年获得的这些奖项和荣誉,都离不开白熊坪保护站全站人员的辛勤劳作,少不了这支高科技加持的熊猫护卫队的倾力而为。以上种种来看,称之为奖项“收割机”和“荣誉王”毫不为过。

——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大自然的“守护者”。白熊坪保护站的这支熊猫护卫队成立以后,彷佛自带光环,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常常慕名而来,数十人竞争一个熊猫护卫队队员名额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正所谓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荣幸加入熊猫护卫队这个大家庭,功成后也欣然奔赴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加宽大的舞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护卫队采取轮岗制,随时都有新的成员加入。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和体验熊猫护卫队的工作日常,他们来匆匆、去匆匆,带着那份难忘,走出这片净土,传递保护理念,手手接力、层层带动,或许不仅后的某一天,就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加入“护卫熊猫、护卫自然”的行列中来。星辰变换,日月交替,志愿者们、追随者们来来去去、走走停停,而熊猫护卫队还是那个“熊猫护卫队”,纵有坎坷、不坠志向,遇见繁华、不忘初心,带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强毅力,流水不息便奋斗不止,因为他们明白“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所以他们积累、沉淀,哪怕数年如一日,他们也在用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默默守护着唐家河这片美丽净土原本的样子。

四季更迭、五度春秋,熊猫护卫队的队员们终有要去实现心中抱负的一天,亦或带着满满的美好回忆高就他乡,亦或朝着更高的宏大目标继续前行。但是,人员的流动、血液的更新,带不走神圣而光荣的使命。熊猫护卫队拼搏的事迹应该被肯定,熊猫护卫队守护的精神需要被铭记,熊猫护卫队代代传承的精神需要被弘扬。尽管成绩不俗,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我们定将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不负使命,遵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要求,深化“共建共管共赢”的保护模式,接续奋斗,扬帆再起航,坚决守护好唐家河这片美丽净土,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省林草业高质量发展、为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前位置:
走进白熊坪,遇见“熊猫护卫队”
发布时间:2019-06-14 来源:唐家河



白熊坪,早年因大熊猫(当地又叫白熊)分布较多、见之较易而得其名,是全球最早建立大熊猫野外观测站的地方之一。上世纪70、80年代,世界著名的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和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先生首次在白熊坪开展大熊猫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工作基础,为唐家河埋下了科研的种子和发展的薪火。胡锦矗先生的得意弟子,我国首位保护生物学院士魏辅文先生硕士期间便在此开展大熊猫研究。30年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重建白熊坪保护站,由师从魏辅文院士的刁鲲鹏担任白熊坪保护站站长。他寻着先辈的足迹,“共建”而来、“共管”而往,带着使命、怀着期许,聚集了一群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我们亲切地称之为“熊猫护卫队”。

——在科学家看来,他们是连接科研和保护桥梁的“工程师”。2014年,唐家河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白熊坪保护站,在保持辖区内自然资源产权和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双方各派精干力量,共同管理该保护站所辖的自然资源和日常工作。白熊坪保护站组建后,以站长刁鲲鹏为代表的“熊猫护卫队”也随之登场,首创了“巡、研、教”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即巡护监测、科学研究、自然教育。这三者之间既独成体系,又相互渗透、互相融入。熊猫护卫队也正是凭借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努力拓宽科研与保护工作之间的桥梁。科学研究是支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巡护监测提供理论、数据指导、为自然教育提供素材;巡护监测是抓手,是否能提升巡护监测的效率是检验科研成果的硬指标;自然教育是驱动,科学研究和巡护监测都可作为自然教育的阵地,通过自然教育将保护理念和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驱动社会力量参与并促进保护工作。

这个熊猫护卫队开展了一系列既新奇有趣又科学严谨的实用型研究。例如他们在巡护中发现自然死亡动物的尸体并不是简单的腐败分解。他们安上红外相机来监测什么动物会来吃这些尸体。结果发现多达12种脊椎动物会利用这些尸体,还有至少6种脊椎动物会间接受到尸体的影响。野猪、乌鸦、黑熊、果子狸、黄鼬、啮齿类等各种动物都会进食尸体;多种食虫鸟会取食尸体滋生的蝇蛆,绿背山雀等小鸟还会采集尸体的毛发筑巢育幼;豹猫、金猫、黄喉貂等掠食动物排斥接触尸体;小麂、斑羚、毛冠鹿等食草动物躲避尸体;这个研究揭示了尸体长期以来被人忽视和被低估的生态功能,并促成保护区改变了以往工作中对所有动物尸体都要挖坑深埋的不合理做法。

熊猫保护区都面临犬瘟热病毒防疫的压力,这一被称为大熊猫绝症的病毒严重威胁大熊猫的防疫安全,但是社区村民需要养狗来看家护院,贸然清理村民家的狗会打击村民对保护工作的支持度。护卫队们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家犬进行了逐一采血排查,并与村民一起商议制定出了免疫、拴养、登记三位一体的家犬管理方案,既有效控制了犬源疫病对大熊猫防疫安全的威胁,又照顾到了山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养犬需求和感情。

再比如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监测,发现了大中型食肉动物缺失对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威胁已经暗流涌动,为促成豺等顶级食肉动物的重引入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正是这一代代的践行和对老一辈科学家不怕吃苦、刻苦钻研、扎根基层精神的传承,使得这个熊猫护卫队能够在科学的加持下高效精准的开展保护工作。

他们创立的这种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正成为实施科研和保护联结工程的重要手段,广受科学家和保护区同行的好评。

——在同行们看来,他们是天赋异禀、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熊猫护卫队的成员,各个都是有着过硬本领的“奇人”。站长刁鲲鹏,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的保护生物学家、保护生物学领域首个院士魏辅文先生,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经验。刁站长能文能武,常年穿梭于植被丰茂的森林中。动植物识别是他的强项,善交际,能将熊猫护卫队队员和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紧密地团结并带动起来。他对自然的感悟极深,许多自然知识尽管信手拈来,生动有趣的讲解能让你瞬间爱上这里。来自北京的顾伟龙,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却曾经神奇地在远洋货轮担任过二副。本该过着优越生活的他,又偏偏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唐家河保护区白熊坪保护站,加入熊猫护卫队4年。由于精通各种电子设备和机械操作,顾伟龙便承包了站里的红外相机、无线电设备、传感装置等器械的故障维修。他为保护站引入了海事联络设备,能随时定位巡山队友的位置,随手改装的对讲机,就使其联络范围从4公里扩大到了10多公里。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提高保护区野外工作效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刁鲲鹏和顾伟龙是熊猫护卫队的领头军,还有中长期队员有陈奂琦、王海婴、左谦等等。陈奂琦是熊猫护卫队的第一批队员,来白熊坪之前曾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与编程,得知每次从野外取回红外相机后都需要人工处理数以千计的照片,她立刻熬了几个晚上编写一套图像识别程序,实现了红外相机内存的智能读取和照片识别。王海婴是内蒙古兴安盟人,厦门大学生态学硕士,擅长鸟类分类、野生动物摄影,尤其在红外相机监测方面是一把好手,2017年秋季加入熊猫护卫队至今,为白熊坪保护站处理了数以万计的红外相机照片和视频,极大地促进了数据的转换和成果的产出。左谦是湖南湘潭人,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士,是保护站最年轻的志愿者,早在2015年大学期间,19岁的左谦就曾前往白熊坪保护站参加过短期志愿者工作,2018年夏天毕业后正式加入熊猫护卫队,主要负责保护站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野生动物救护和周边社区家犬管理等工作。此外,白熊坪保护站短期志愿者数以百计,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在此不仅留下了先进的技术更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也收获了感动与友谊。以前在反偷盗猎的重点时段,需要设卡堵截,或根据举报线索实地查验,耗时耗力,效果却并不理想。但自从几位工学院的志愿者研发了一套厉害的“黑科技”后,便改变了这种格局。说是“黑科技”,实则为一套智能反盗猎装置,将其布设在一些关键点位,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图像识别,并实时传回警报和影像。自从去年10月安装这套智能系统后,凭借清晰的图像资料,阻止了好几起非法入区事件的发生。几位短期志愿者还为站里建立了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解决了站里的冬季电力短缺问题。白熊坪保护站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有一股神奇地凝聚力让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们能够人尽其才、各显身手并且无间合作,也因此造就了一支神奇的熊猫护卫队,来这里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的同行们,无不啧啧称奇、拍手叫绝!

——在社会大众看来,他们是行走在山川河流间的优秀“自然教师”。自然教育是熊猫护卫队日常工作也是重要工作之一,此刻他们拥有另一种特殊的身份叫做“自然体验师”。熊猫护卫队的队员们个个都是优秀的自然体验师。他们懂自然,又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才能让你体验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才能带你领略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寻觅一份难得宁静,带走一片“清新自然”。刁鲲鹏除了是白熊坪保护站的站长、熊猫护卫队的队长,统揽全站(队)工作以外,他还是这群自然体验师中的带头人和倡导者。都说自然体验师会有一个“自然名”,我想刁站的自然名应该叫做“座山雕”,反正大家都这么叫,究其缘由,估计是因为他姓刁、又正好守着这么一座山。本身就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又走遍了白熊坪的山山水水,说起大自然特别是大熊猫的话题,刁站总是侃侃而谈,风趣幽默的他总能引得前来体验的社会人士满堂欢笑。在网络上,他还是一个坐拥30多万粉丝的大V,随时向世界各地展示迷人的保护区生活。


更为难得的是,刁站能够凝聚整个团队,不管是熊猫护卫队员也好、短期志愿者也罢,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负责讲解的领头、负责安全的押后、负责后勤的留守,总能带给体验者们纯粹、温馨的一线保护工作体验。他们利用合理的课程编排、灵活的线路穿插,将自然教育融入到科学研究和巡护监测中,让你在科学研究中学习专业技能、在巡护监测中施展专业技能,这一学一用、现学现用甚至活学活用之间,就能让你有最直观的感受、最深切的体验。比如让体验者参与最多的红外相机的安放与收取的整个过程,也是体验者们寻找动物活动痕迹、收获红外影像喜悦、探讨动物现状威胁的整个过程,只有他们亲身体验了,才能用心传递。建站至今,这支熊猫护卫队已经带领超过200名企业家、公司白领、学校学生等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为白熊坪保护站付出了上千人*天的工作量,为保护这片天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相处虽然短暂,但情感确可深厚和长久,白熊坪保护站的小木屋内设有一堵照片墙,专门粘贴前来体验的社会人士、志愿者们的合影留念,满满的照片墙记载着满满的情感和回忆,彼此之间还时长联系,诉说着对这群优秀“自然教师”的称赞和思念。

——在主办方看来,他们是各大奖项的“收割机”和“荣誉王”。白熊坪保护站建站以来、熊猫护卫队建队以来,凭借其突出的工作表现、优异的工作成绩、动人的工作事迹,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常常受邀出现在各大“颁奖典礼”和“活动现场”,斩获了一系列的奖项和荣誉。2017年白熊坪保护站受联合国环境署邀请,前往北京新浪总部分享青年人在保护一线的成长经历。2018年初,保护站受教育部邀请,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分享青年人眼中的自然保护工作。同年7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人与生物圈40周年大会上保护站受邀前往分享白熊坪保护站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11月,保护站团队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主办的“2018野生动植物卫士行动”中获得“先锋卫士奖”并应邀前往钓鱼台国宾馆领奖。此外,唐家河保护区201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纳入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2015年被评为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先进集体,2016年被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联合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2017年被授予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国家级森林氧吧、四川省十佳国家级森林氧吧、群众喜爱的四川省十佳国家级森林氧吧等称号,2018年获得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评选的野生动物监测优秀奖,2019年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金熊猫奖”,唐家河近几年获得的这些奖项和荣誉,都离不开白熊坪保护站全站人员的辛勤劳作,少不了这支高科技加持的熊猫护卫队的倾力而为。以上种种来看,称之为奖项“收割机”和“荣誉王”毫不为过。

——在我们看来,他们是大自然的“守护者”。白熊坪保护站的这支熊猫护卫队成立以后,彷佛自带光环,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常常慕名而来,数十人竞争一个熊猫护卫队队员名额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正所谓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荣幸加入熊猫护卫队这个大家庭,功成后也欣然奔赴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加宽大的舞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护卫队采取轮岗制,随时都有新的成员加入。来自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们也通过各种方式、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和体验熊猫护卫队的工作日常,他们来匆匆、去匆匆,带着那份难忘,走出这片净土,传递保护理念,手手接力、层层带动,或许不仅后的某一天,就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加入“护卫熊猫、护卫自然”的行列中来。星辰变换,日月交替,志愿者们、追随者们来来去去、走走停停,而熊猫护卫队还是那个“熊猫护卫队”,纵有坎坷、不坠志向,遇见繁华、不忘初心,带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强毅力,流水不息便奋斗不止,因为他们明白“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所以他们积累、沉淀,哪怕数年如一日,他们也在用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默默守护着唐家河这片美丽净土原本的样子。

四季更迭、五度春秋,熊猫护卫队的队员们终有要去实现心中抱负的一天,亦或带着满满的美好回忆高就他乡,亦或朝着更高的宏大目标继续前行。但是,人员的流动、血液的更新,带不走神圣而光荣的使命。熊猫护卫队拼搏的事迹应该被肯定,熊猫护卫队守护的精神需要被铭记,熊猫护卫队代代传承的精神需要被弘扬。尽管成绩不俗,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我们定将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不负使命,遵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要求,深化“共建共管共赢”的保护模式,接续奋斗,扬帆再起航,坚决守护好唐家河这片美丽净土,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全省林草业高质量发展、为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