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市县动态
以林长制为墨,以实干为笔——内江威远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08-21 来源:内江市林业局  作者:唐晓玲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内江市威远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林长制为核心抓手,围绕“建体系、明责任、防风险、促发展、重生态”主线,全面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绿色成为威远大地最动人的色彩,谱写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建强体系,夯实林业治理“根基框架”

威远县始终把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动态调整县、镇、村三级林长442人,设立三级林长公示牌196块,精准划分责任区域,建立了以村级林长、护林员、监督员为骨架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保护网络构架,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护网络。

为筑牢林长制制度根基,威远县出台林长巡林、考核督查、部门协同、林长述职等配套制度,印发《威远县林长制工作手册》,推动林长制工作实现规范化运行、精准化落实。为打破部门壁垒,联合公安、环保、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210万元,全力推进7个乡镇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从硬件设施到人员配备全面提质,让基层林业工作有阵地、有队伍、有保障,为林长制落地见效筑牢“前沿堡垒”。

明确责任,筑牢资源管护“坚实基础”

威远县系统谋划全年工作布局,印发《威远县2025年林长制工作要点》,制定林长巡林重点任务和重点问题清单,将“三单一函”作为林长巡林督导的重点内容。通过“清单制+责任制”管理模式,将工作目标精准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为林长制规范化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各级林长以身作则,带头巡林履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慈菇塘森林公园重要区域巡林、调研,调度森林防火等任务。2025年三级林长累计巡林1万余人次,及时发现并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问题71个,让每一片山林都有了“贴身守护者”。

严防严守,筑牢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森林安全是生态保护的底线。威远县紧盯森林防灭火“责任链”,专职护林员巡护上线率高达100%,有效巡护率稳定在95%,基层护林力量得到充分彰显。在火源管控薄弱环节布点设防,科学设置防火卡口75个,组建村级义务扑火队193支、村民小组防火队3186支,近1.6万名“民间护林员”活跃在山间,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的群防格局。为加强县森林消防队伍应急处突能力,争取上级资金200余万元采购便携式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侦察无人机、灭火无人机等高精尖扑火设备。新建森林防火通道9条、22.3公里,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20条、33.19公里、1004.3亩。全县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让林海始终安宁。

威远县在森林资源管理上坚持“严管”与“善治”并重。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依法规范审批占用林地项目15个10.6公顷;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和限额采伐制度,牢牢守住林地保护红线。全面完成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针对松墨天牛、马尾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采用直升机飞防作业,完成4万亩林地防治,为森林健康撑起“保护伞”。

深化改革,激活绿色发展“一池春水”

让林权活起来,让林农富起来,是威远林业改革的鲜明导向。威远县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归属、实施三权分置、规范流转交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将昔日“沉睡”的山林变成了“致富林”。截至目前,1.87万户林农与业主大户、国有林业经营企业签订林权流转协议近2万份,流转林地面积18万亩,累计获取林地流转和林木销售收益2.35亿元,未来每年将持续获得林地流转和森林经营管护收入近5200万元。

围绕“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制定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方案,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流转业主和大户,营造木质原料林5万亩,申报认定市级林业园区1个、市级林粮基地3个、省级康养基地1个、国家森林乡村3个,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储备林业项目11个,总投资约2469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家储备林建设更是成效显著,累计获得银行放款2.82亿元,让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其破解林权流转、规范确权颁证、探索惠民利民的运作模式被多个县区借鉴推广,为林业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复制的“威远经验”。

在生态提质上,威远县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营造林6万亩,发展油茶经济林1.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让山林既披“绿装”又结“金果”;落实天然林管护7.37万亩,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3.6万元,实现“护绿”与“富民”双赢。

同时,“林长+”模式在全县全覆盖,“林长+项目”“林长+基地”机制带动林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小河镇、连界镇“林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聚焦生态,奏响文旅共兴“和谐乐章”

威远县以林长制为统领,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线,依托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旅游胜地,让“林长治林”的实效转化为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双向赋能。

近几年,威远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连界石板河景区连续3年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鳽野外筑巢繁殖行为,创下四川省首例监测记录;新场镇田间更出现300余只牛背鹭集群活动的热闹景象,这些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坚实力量。生态旅游也是威远县激活绿色资源、释放生态价值的鲜活载体,从慈菇塘森林公园93.59%覆盖率的原始次生林,到观英滩骑龙坳“中国最美云雾之乡”的灵动景致,从新场古佛顶景区集林海、峡湖、石室于一体的多元景观,再到连界石板河8万个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处处彰显着生态与旅游交融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威远,山间林海葱郁,林中产业兴旺,林农笑意盈盈。正以林长制为墨,以实干为笔,持续描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画卷,让绿色发展的乐章在穹窿大地久久回响。

当前位置:
以林长制为墨,以实干为笔——内江威远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内江市林业局 

近年来,内江市威远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林长制为核心抓手,围绕“建体系、明责任、防风险、促发展、重生态”主线,全面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绿色成为威远大地最动人的色彩,谱写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建强体系,夯实林业治理“根基框架”

威远县始终把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动态调整县、镇、村三级林长442人,设立三级林长公示牌196块,精准划分责任区域,建立了以村级林长、护林员、监督员为骨架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保护网络构架,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护网络。

为筑牢林长制制度根基,威远县出台林长巡林、考核督查、部门协同、林长述职等配套制度,印发《威远县林长制工作手册》,推动林长制工作实现规范化运行、精准化落实。为打破部门壁垒,联合公安、环保、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同时,积极争取中央项目资金210万元,全力推进7个乡镇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从硬件设施到人员配备全面提质,让基层林业工作有阵地、有队伍、有保障,为林长制落地见效筑牢“前沿堡垒”。

明确责任,筑牢资源管护“坚实基础”

威远县系统谋划全年工作布局,印发《威远县2025年林长制工作要点》,制定林长巡林重点任务和重点问题清单,将“三单一函”作为林长巡林督导的重点内容。通过“清单制+责任制”管理模式,将工作目标精准分解,明确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为林长制规范化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各级林长以身作则,带头巡林履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慈菇塘森林公园重要区域巡林、调研,调度森林防火等任务。2025年三级林长累计巡林1万余人次,及时发现并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问题71个,让每一片山林都有了“贴身守护者”。

严防严守,筑牢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森林安全是生态保护的底线。威远县紧盯森林防灭火“责任链”,专职护林员巡护上线率高达100%,有效巡护率稳定在95%,基层护林力量得到充分彰显。在火源管控薄弱环节布点设防,科学设置防火卡口75个,组建村级义务扑火队193支、村民小组防火队3186支,近1.6万名“民间护林员”活跃在山间,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的群防格局。为加强县森林消防队伍应急处突能力,争取上级资金200余万元采购便携式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侦察无人机、灭火无人机等高精尖扑火设备。新建森林防火通道9条、22.3公里,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20条、33.19公里、1004.3亩。全县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让林海始终安宁。

威远县在森林资源管理上坚持“严管”与“善治”并重。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依法规范审批占用林地项目15个10.6公顷;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和限额采伐制度,牢牢守住林地保护红线。全面完成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针对松墨天牛、马尾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采用直升机飞防作业,完成4万亩林地防治,为森林健康撑起“保护伞”。

深化改革,激活绿色发展“一池春水”

让林权活起来,让林农富起来,是威远林业改革的鲜明导向。威远县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归属、实施三权分置、规范流转交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将昔日“沉睡”的山林变成了“致富林”。截至目前,1.87万户林农与业主大户、国有林业经营企业签订林权流转协议近2万份,流转林地面积18万亩,累计获取林地流转和林木销售收益2.35亿元,未来每年将持续获得林地流转和森林经营管护收入近5200万元。

围绕“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制定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方案,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流转业主和大户,营造木质原料林5万亩,申报认定市级林业园区1个、市级林粮基地3个、省级康养基地1个、国家森林乡村3个,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储备林业项目11个,总投资约2469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家储备林建设更是成效显著,累计获得银行放款2.82亿元,让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其破解林权流转、规范确权颁证、探索惠民利民的运作模式被多个县区借鉴推广,为林业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复制的“威远经验”。

在生态提质上,威远县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营造林6万亩,发展油茶经济林1.2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让山林既披“绿装”又结“金果”;落实天然林管护7.37万亩,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3.6万元,实现“护绿”与“富民”双赢。

同时,“林长+”模式在全县全覆盖,“林长+项目”“林长+基地”机制带动林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小河镇、连界镇“林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聚焦生态,奏响文旅共兴“和谐乐章”

威远县以林长制为统领,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线,依托绿水青山打造生态旅游胜地,让“林长治林”的实效转化为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双向赋能。

近几年,威远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连界石板河景区连续3年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鳽野外筑巢繁殖行为,创下四川省首例监测记录;新场镇田间更出现300余只牛背鹭集群活动的热闹景象,这些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坚实力量。生态旅游也是威远县激活绿色资源、释放生态价值的鲜活载体,从慈菇塘森林公园93.59%覆盖率的原始次生林,到观英滩骑龙坳“中国最美云雾之乡”的灵动景致,从新场古佛顶景区集林海、峡湖、石室于一体的多元景观,再到连界石板河8万个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天然氧吧,处处彰显着生态与旅游交融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威远,山间林海葱郁,林中产业兴旺,林农笑意盈盈。正以林长制为墨,以实干为笔,持续描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画卷,让绿色发展的乐章在穹窿大地久久回响。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