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市县动态
转变重栽轻管理念,造林人变为营林人——四川雅安雨城区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发布日期:2024-01-09 来源:宣传中心、资源总站 作者:王意迦、 杨丹 字体:
分享到:

斑驳的阳光终于洒进了“黑森林”

素有“天漏”之称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带、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

由于雨城区森林类别、林种结构、幼中林资源比重、优势树种等在四川省和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5年,国家林业局将其纳入跟踪蒙特利尔进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改革试点。2023年2月,雅安雨城区国有林场被列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

雨城是雅安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典范。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雨城区积极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大手牵小手

高效建立森林经营机制

“再不进行抚育林子就长烂了,林下没有植被,长成头顶是绿色的荒漠了。”雅安市雨城区资源科负责人代永刚感叹道。

雅安雨城区86%的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幼中林资源比重大,由于缺乏科学抚育,近七成的林子成了“黑森林”。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林场和林业大户的林子每隔四五年就会开展一次透光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抚育管理和森林经营技术。

在雅安市雨城区国有林场洛皇寺作业区,笔直的柳杉沿山坡错落有致排列,光影斑驳透过葱茏的林梢。这里的柳杉中龄林通过科学抚育间伐,林分郁闭度和疏密度达到合理范围,林木蓄积净增优势得到快速提升,5个监测样地科学设计布局,以精准分析最适合的林分密度。

如何解决集体林地分散、林农经营理念落后、应对市场能力弱等问题?

“国有带集体,就像大手牵小手。只有大手牵着小手走,小手才不会落伍。”四川省森林和草原资源总站高级工程师、森林经营专家李裕给出了答案。

基于国有林管护管理优势,雨城区从2020年便开始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试点机制。试点由“国有”向“集体”铺开,在自愿参与、产权明晰的前提下,签订承诺书,将有积极性的农户、林业大户纳入试点范围,国有林场就试点任务统一牵头设计、指导及验收。

国有林场科学系统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支撑弥补了集体林管理粗放随意的短板,集约经营能力又扩大试点范围,让国有林场有了施展空间,推进森林质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

为精准落实试点中的具体工作,雨城区国有林场在雅安市林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专项工作组,负责试点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与实施,同时整合雨城区林业局与雨城区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力量,委托四川省林业和调查规划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全程提供经营技术咨询和指导。

小山变大山

“一体化”推进林农增收

“两个月,挣了6955元!”临近黄昏,在雅安雨城区望鱼镇四方村,一群村民正聚在院坝内依次领取务工费。

曾经,四方村由于偏远落后、观念陈旧、农村劳动力流失,资源富集与经济落后反差较大。如今这些“靠山吃山”的留守老人华丽变身为从事森林抚育的“蓝领”,尝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的“甜头”。

“国有+集体”模式让林地由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促“小山”变“大山”。通过引导村民与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林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联营模式,逐步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集体收益、公司发展”的多赢局面,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强筋壮骨。

为一体化推进林农增收,雨城区将有劳动力的村民投工投劳,受聘为专业的森林抚育施工队,包括伐木工、标记员、集材人等,每天收入近200元;而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和外出人员群体,除没有务工收入外,也可通过国有林场联系公司统一收售木材与补助资金实现增收。

代永刚算了一笔账:国家补助费用为每亩400多元,务工费用为每天200元,再加上售卖伐木每立方米220—380元,村民平均年增收达1万元。

此外,“三级考核”验收制度也调动了林农积极性,根据采伐面积、采伐强度、迹地清理、安全施工、舆论宣传等内容进行评分,制定“好、中、差”三级差异化补助标准,通过奖优惩差灵活使用中财补助资金。

雨城区国有林场积极整合林地资源,并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由于能显著增加木材销售收入、节约采伐成本,受到试点区林农普遍欢迎,试点面积已从最初的5370亩增至1.8万亩。

造林人成营林人

渐进式颠覆传统理念

“与招投标找施工队来抚育不同,我们让林农从培训到抚育间伐全程参与、切身体会,虽然花费精力较大,但能颠覆性转变林农的思想观念。”在代永刚看来,转变老百姓“重栽轻管”的传统理念,鼓励大家从造林人转为营林人,将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国有+集体”机制逐步转变林农森林经营理念,雨城区奏响了“四部曲”。

一是“看”。带林农去森林经营效益显著的地方参观考察,通过示范林、示范片(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林农直观感受试点成效,从而自发参与试点。

二是“听”。举办专题培训,多方位宣传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情况,提高林农参与意识和开展试点工作的能力。

三是“做”。村民通过就近务工,全面参与项目实施,在专业化的指导下开展森林生产经营活动,实践新发展理念、新技术。

四是“算”。在传统经营中,多数林农受短期利益影响,培育木材多以中小材为主,价值不高,短期内也造成水土流失。在试点中,通过与林农算经济账,引导林农积极转向培育高价值大径级木材。

“下一步,将把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与国家储备林、碳汇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效结合,树牢‘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高质量、可持续’经营理念,扎实推进森林可持续试点工作。”雨城区国有林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国有带集体机制的深入推进、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国有林与集体林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从政策支持、机制创新、管理精细等方面着力,从更科学、更规范、更安全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效推动林区“绿水青山”变富民增效的“金山银山”。

当前位置:
转变重栽轻管理念,造林人变为营林人——四川雅安雨城区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4-01-09 来源:宣传中心、资源总站

斑驳的阳光终于洒进了“黑森林”

素有“天漏”之称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带、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

由于雨城区森林类别、林种结构、幼中林资源比重、优势树种等在四川省和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5年,国家林业局将其纳入跟踪蒙特利尔进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改革试点。2023年2月,雅安雨城区国有林场被列入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

雨城是雅安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典范。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雨城区积极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新机制。

大手牵小手

高效建立森林经营机制

“再不进行抚育林子就长烂了,林下没有植被,长成头顶是绿色的荒漠了。”雅安市雨城区资源科负责人代永刚感叹道。

雅安雨城区86%的林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幼中林资源比重大,由于缺乏科学抚育,近七成的林子成了“黑森林”。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林场和林业大户的林子每隔四五年就会开展一次透光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抚育管理和森林经营技术。

在雅安市雨城区国有林场洛皇寺作业区,笔直的柳杉沿山坡错落有致排列,光影斑驳透过葱茏的林梢。这里的柳杉中龄林通过科学抚育间伐,林分郁闭度和疏密度达到合理范围,林木蓄积净增优势得到快速提升,5个监测样地科学设计布局,以精准分析最适合的林分密度。

如何解决集体林地分散、林农经营理念落后、应对市场能力弱等问题?

“国有带集体,就像大手牵小手。只有大手牵着小手走,小手才不会落伍。”四川省森林和草原资源总站高级工程师、森林经营专家李裕给出了答案。

基于国有林管护管理优势,雨城区从2020年便开始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试点机制。试点由“国有”向“集体”铺开,在自愿参与、产权明晰的前提下,签订承诺书,将有积极性的农户、林业大户纳入试点范围,国有林场就试点任务统一牵头设计、指导及验收。

国有林场科学系统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支撑弥补了集体林管理粗放随意的短板,集约经营能力又扩大试点范围,让国有林场有了施展空间,推进森林质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

为精准落实试点中的具体工作,雨城区国有林场在雅安市林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专项工作组,负责试点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与实施,同时整合雨城区林业局与雨城区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力量,委托四川省林业和调查规划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全程提供经营技术咨询和指导。

小山变大山

“一体化”推进林农增收

“两个月,挣了6955元!”临近黄昏,在雅安雨城区望鱼镇四方村,一群村民正聚在院坝内依次领取务工费。

曾经,四方村由于偏远落后、观念陈旧、农村劳动力流失,资源富集与经济落后反差较大。如今这些“靠山吃山”的留守老人华丽变身为从事森林抚育的“蓝领”,尝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的“甜头”。

“国有+集体”模式让林地由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促“小山”变“大山”。通过引导村民与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实施“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林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联营模式,逐步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集体收益、公司发展”的多赢局面,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强筋壮骨。

为一体化推进林农增收,雨城区将有劳动力的村民投工投劳,受聘为专业的森林抚育施工队,包括伐木工、标记员、集材人等,每天收入近200元;而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和外出人员群体,除没有务工收入外,也可通过国有林场联系公司统一收售木材与补助资金实现增收。

代永刚算了一笔账:国家补助费用为每亩400多元,务工费用为每天200元,再加上售卖伐木每立方米220—380元,村民平均年增收达1万元。

此外,“三级考核”验收制度也调动了林农积极性,根据采伐面积、采伐强度、迹地清理、安全施工、舆论宣传等内容进行评分,制定“好、中、差”三级差异化补助标准,通过奖优惩差灵活使用中财补助资金。

雨城区国有林场积极整合林地资源,并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由于能显著增加木材销售收入、节约采伐成本,受到试点区林农普遍欢迎,试点面积已从最初的5370亩增至1.8万亩。

造林人成营林人

渐进式颠覆传统理念

“与招投标找施工队来抚育不同,我们让林农从培训到抚育间伐全程参与、切身体会,虽然花费精力较大,但能颠覆性转变林农的思想观念。”在代永刚看来,转变老百姓“重栽轻管”的传统理念,鼓励大家从造林人转为营林人,将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国有+集体”机制逐步转变林农森林经营理念,雨城区奏响了“四部曲”。

一是“看”。带林农去森林经营效益显著的地方参观考察,通过示范林、示范片(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林农直观感受试点成效,从而自发参与试点。

二是“听”。举办专题培训,多方位宣传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情况,提高林农参与意识和开展试点工作的能力。

三是“做”。村民通过就近务工,全面参与项目实施,在专业化的指导下开展森林生产经营活动,实践新发展理念、新技术。

四是“算”。在传统经营中,多数林农受短期利益影响,培育木材多以中小材为主,价值不高,短期内也造成水土流失。在试点中,通过与林农算经济账,引导林农积极转向培育高价值大径级木材。

“下一步,将把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与国家储备林、碳汇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效结合,树牢‘多功能、近自然、全周期、高质量、可持续’经营理念,扎实推进森林可持续试点工作。”雨城区国有林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国有带集体机制的深入推进、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国有林与集体林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从政策支持、机制创新、管理精细等方面着力,从更科学、更规范、更安全等方面积极探索,高效推动林区“绿水青山”变富民增效的“金山银山”。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