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800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8-05 来源:办公室 作者: 字体:
分享到:

赵朝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一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建议》(第00800号提案)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后续实施方案已对将面向社会开放的相关区域与活动进行了区划规划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等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由我局牵头会同陕西、甘肃林草部门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据此,我局牵头编制完成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等“6+1”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方案》依法依规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可向社会开放进行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生态旅游等的合理空间、课程与产品等进行了区划布局与规划,明确了相应管控要求,并征求吸纳了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意见。同时,根据国家林草局与川陕甘三省搭建的局省联席会议机制,川陕甘三省林草主管部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立了协作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基础建设、科研宣传、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等工作。各管理分局与属地政府坚持“一盘棋”思想,为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了规划引领,有效增强了保护与开放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大熊猫国家公园自设立以来持续着力统一面向社会推介

为充分展示宣传国家公园,普及国家公园理念,促进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建设,2021年来,通过央视、新华社、四川卫视、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四川林草”“四川熊猫公园”等各级微信公众号有序推介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栖息地修复、执法监督、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和社区融合发展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2024年2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部门授权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影视传媒中心)运营的“中国国家公园”抖音号正式上线推介国家公园,展示旗舰物种等珍稀动物的精彩画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截至目前发布短视频作品600+。同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委托中国绿色时报社启动“国家公园共建共享·大家谈”专题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参与采访,着重从生态游憩、自然教育、社区共建和多方参与4个角度系统介绍了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与亮点,形成11篇兼具思想深度与建设纪实的文章,公众可基于文章介绍的游览线路、预约方式等进入国家公园深度体验,感受“最美国土”的魅力。同期,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编印发布《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导览》推出公园内面向公众开放的21个自然教育基地、12条线路及联系方式。上述举措得到公众欢迎和好评。2024年,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参与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访客人数超过440万人次。“十五五”期间,我局将着力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访客预约机制和平台,更好地为公众开放体验国家公园搭建好机制与平台。

三、持续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社区融合发展

我局始终坚持事业产业“两业并举”,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研究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社区融合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试点社区融合创新发展。引导地方政府建设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基本建成成都龙门山、雅安龙苍沟、德阳清平、广元青溪、绵阳关坝等一批集生态体验、转产转业、综合发展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型入口社区。引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区绿色友好型产业。探索开展首批11支31万份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定备案上市,带动原住居民产业增收明显。推动原生态产品进入成都大熊猫基地等黄金口岸展销,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创联盟,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创产业发展。有序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生态事业和产业。研究印发《关于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四川片区自然教育规范发展,平武县着力打造中国自然教育第一县,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典型。后续,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决定》精神,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旅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持续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面向社会开放的相关工作。

感谢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等相关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7月8日

当前位置: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800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05 来源:办公室

赵朝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一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建议》(第00800号提案)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后续实施方案已对将面向社会开放的相关区域与活动进行了区划规划

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等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由我局牵头会同陕西、甘肃林草部门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据此,我局牵头编制完成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等“6+1”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方案》依法依规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可向社会开放进行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生态旅游等的合理空间、课程与产品等进行了区划布局与规划,明确了相应管控要求,并征求吸纳了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意见。同时,根据国家林草局与川陕甘三省搭建的局省联席会议机制,川陕甘三省林草主管部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立了协作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基础建设、科研宣传、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社区发展等工作。各管理分局与属地政府坚持“一盘棋”思想,为在生态保护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提供了规划引领,有效增强了保护与开放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大熊猫国家公园自设立以来持续着力统一面向社会推介

为充分展示宣传国家公园,普及国家公园理念,促进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建设,2021年来,通过央视、新华社、四川卫视、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四川林草”“四川熊猫公园”等各级微信公众号有序推介大熊猫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栖息地修复、执法监督、自然教育、生态体验和社区融合发展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2024年2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部门授权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影视传媒中心)运营的“中国国家公园”抖音号正式上线推介国家公园,展示旗舰物种等珍稀动物的精彩画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截至目前发布短视频作品600+。同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委托中国绿色时报社启动“国家公园共建共享·大家谈”专题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参与采访,着重从生态游憩、自然教育、社区共建和多方参与4个角度系统介绍了首批国家公园建设成效与亮点,形成11篇兼具思想深度与建设纪实的文章,公众可基于文章介绍的游览线路、预约方式等进入国家公园深度体验,感受“最美国土”的魅力。同期,四川省林草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编印发布《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导览》推出公园内面向公众开放的21个自然教育基地、12条线路及联系方式。上述举措得到公众欢迎和好评。2024年,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参与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访客人数超过440万人次。“十五五”期间,我局将着力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访客预约机制和平台,更好地为公众开放体验国家公园搭建好机制与平台。

三、持续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社区融合发展

我局始终坚持事业产业“两业并举”,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研究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社区融合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试点社区融合创新发展。引导地方政府建设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基本建成成都龙门山、雅安龙苍沟、德阳清平、广元青溪、绵阳关坝等一批集生态体验、转产转业、综合发展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型入口社区。引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社区绿色友好型产业。探索开展首批11支31万份大熊猫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定备案上市,带动原住居民产业增收明显。推动原生态产品进入成都大熊猫基地等黄金口岸展销,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创联盟,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创产业发展。有序发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生态事业和产业。研究印发《关于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四川片区自然教育规范发展,平武县着力打造中国自然教育第一县,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典型。后续,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决定》精神,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旅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持续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面向社会开放的相关工作。

感谢您对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等相关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7月8日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