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第1424号提案)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省林草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基础性、规范性工作,围绕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项目推动、创新形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提升我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其中,在规范保护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坚持立法先行,健全保护体系。一是出台法律法规。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的范围、职责、认定、养护、利用以及有关法律责任。成都市、广元市和北川县、德昌县等地修订完善或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二是同步健全配套政策。我省先后制定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认养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等制度。三是落实林长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签发省第三号总林长令,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全省各级林长履职重要内容,纳入林长巡林和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充分发挥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一长两员”作用,推进古树名木网格化管理,将管护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最末端。
二、统一挂牌管理,确保应挂尽挂。一是明确挂牌管理要求。在全省完成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基础上,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古树名木统一挂牌工作的通知》(川绿委〔2019〕7号)、《关于加快推进古树名木认定与挂牌保护等工作的通知》(川林生函〔2020〕152号)、《关于做好重要古树名木立碑工作的通知》(川绿委办〔2022〕7号),全面安排部署挂牌工作。二是动态摸清家底。以全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为基础,常态化开展年度摸底调查、补充调查、鉴定审核、数据上报等工作,动态掌握全省古树名木数量和生存状况。“一树一档”建立图文信息档案,全面录入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三是统一挂牌保护。为突出地域特色,我们在保护牌上增设了由银杏叶拼成的大熊猫LOGO图案,统一样式、规格和材质,明确挂牌方式,逐一标注树名、学名、科属、等级、树龄、树木编号及管护单位等内容。部分旅游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区域一级古树、古树群及名木会结合区域整体风格、人文特色开展立牌及碑牌等特色挂牌方式。保护牌底色和挂牌方式充分考虑古树名木周边环境条件和美观协调性,原则上同一个县(或同区域)的古树或名木是同色保护牌,保护牌挂绳与树干同色系,古树与名木保护牌可选取不同颜色以示区分。四是核查挂牌情况。要求各地对已经认定公布的古树名木挂牌情况认真进行核查,核查保护牌材质、样式及挂牌方式等是否符合规定,核查保护牌是否受损、遗失等。
三、强化科学保护,确保延年益寿。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吸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成立四川省古树名木鉴定和保护研究所,建立省、市两级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树龄鉴定、健康诊断、抢救复壮、种质资源筛选繁育等技术攻关。开展“剑阁柏”种源扩繁研究试验、“基于土壤分析的古树精准复壮研究—以典型衰弱古柏为例”子课题研究,研究构建蜀道翠云廊古柏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等。二是规范日常养护。组织编印两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典型案例》,发布了《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形成《古柏木个体健康评价技术规范》。三是推进抢救复壮。近年来,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等9000余万元,用于支持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一树一策”开展抢救性保护复壮。积极争取剑阁县入选全国4个古树名木保护试点、12个古树群被纳入全国古树群整体保护建设项目储备。成都市、雅安市、甘孜州等市(州)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四是搭建创新平台。设立省林业草原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由省规划院牵头,联合省林科院、绵阳师范学院共建,将从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特征、古树名木价值维持(挖掘)及货币化、树龄保护性鉴定、养护抢救复壮技术、资源存续风险评估、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探索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五是强化培训指导。连续组织开展古树名木法律法规、资源普查、抢救复壮、保护利用等行业培训,邀请省内外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家学者参与授课。
四、注重协同保护,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一是加强工作部署。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省林草局和相关省级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加强我省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等。联合公安、住建部门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联合住建部门开展城乡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上下联动,不断推动古树名木保护问题整治。二是支持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多重功能和价值,以古树群为中心,积极发展古树名木自然教育、生态科普等新业态,现已建成省级古树公园45个。西昌市建成省内首个古树名木主题展览馆。绵阳、攀枝花等地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打造古树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三是探索捐资认养。出台《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认养古树名木。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开展线上募捐活动。广元市筹集古柏认养资金240余万元,遂宁市、简阳市、青川县等地探索古树保险制度。四是讲好古树故事。编印《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川考察期间拍摄古树名录库》《古树名木保护应知应会》等图册和手册,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十大树王”等评选活动,5株古树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名录,6株古树、4个古树群分别入选全国最美古树和最美古树群。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意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抓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今年初国家层面出台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科学管护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二是贯彻落实《条例》,认真做好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并根据普查结果,全面开展新一轮统一挂牌管理工作;根据《条例》规定,古树名木认定和分级保护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规定,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在制定中,待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后遵照执行。三是常态化精准化抓好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新增认定和公布、挂牌保护等管理保护工作。四是加大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现有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切实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力量和技术支撑,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五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渠道,全面加强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广泛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全力构建古树名木大保护格局。
感谢您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