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703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办公室 作者: 字体:
分享到:

沈根莲代表:

您提出的《以集约化经营为抓手,推进全省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的建议》(第14040703号)收悉。经会商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竹林基地为试点,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建议

全省林草系统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为总牵引,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总抓手,推动林草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贯彻落实《四川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细化任务和责任分工,全面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聚焦重要生态区林木采伐、林地定额管理、产业发展和碳普惠机制建设等重要改革内容,先后印发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已在全省确定“1+10”改革试点单位,兴文县和通江县南教城国有林场分别聚焦竹林规模经营和联农带农机制模式开展探索试点,力争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局将研究制定我省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推进林地规模经营。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协同制定放活林地经营权、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林权抵押融资等配套政策和措施,有效盘活利用集体林资源。指导推进成都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和石棉县、沐川县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全省“1+10”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创新集体林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模式。编印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多种形式做好改革经验成效宣传推广。

二、关于将低产低效林改造纳入国储林范围,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建议

国家储备林项目包括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营造林活动,配套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我省规定用于营造林的投资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60%,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40%。2025年3月6日,国家林草局修订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储备林建设树种原则上应当符合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要求,鼓励培育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防火树种”。2025年3月13日,国家林草局印发《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25年版)》,未收录任何竹种。

综上所述,竹种不在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内,不能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营造林内容,从政策层面无法支持建设以竹林为主的国家储备林项目,仅能在配套产业部分支持竹产业发展。此外,2024年8月23日,省林草局与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天府森林四库”项目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川林发〔2024〕48号);2025年3月25日,省林草局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加快推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的通知》(川林发〔2025〕9号),均支持竹产业发展。

下一步,省林草局将持续指导地方申报、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和金融贷款“天府森林四库”项目,支持各类主体参与项目建设,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将竹类资源培育、改造纳入项目相应建设内容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以此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中。

三、关于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林区硬件设施保障的建议

一是针对竹区道路建设的补助政策,加快竹区道路建设和改造,交通厅高度重视交通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发展,已专门制定出台产业路和旅游路补助政策,其中四级双车道公路160万元/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240万元/公里。“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中省补助资金205亿元,建成产业路旅游路10695公里,支持一大批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竹业园区等通四级双车道以上公路。同时,专门印发《四川省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各地优化产业路旅游路路线走向,串联带动更多园区景区,有力支撑竹产业发展。今年,将启动实施“畅行千万村”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其中实施产业路2700公里。在产业路规划建设过程中,指导地方综合考虑竹区运输需求,串联带动更多竹业园区,打通竹区间的“毛细血管”,支撑竹产业发展。

二是针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厅编制完成《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着力构建骨干水网有力支撑、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省市县乡村充分衔接的现代水网体系。“十四五”以来,基本建成升钟灌区二期、寨子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建成通水,加快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斑竹沟水库、李家梁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和新建小型水库等面上项目,实施都江堰灌区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强力推进引大济岷“一号工程”前期工作,计划2025年开工;加快推进长征渠引水、罐子坝水库及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实施73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70.20亿元,争取中央资金8.49亿元、国债资金32.95亿元、省级资金9.06亿元,新建整治渠道3543千米、渠系建筑物17234座,新增恢复灌面142.60万亩、改善灌面209.4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4.01亿立方米。其中,支持眉山市国债资金13290万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419万元、省级水利发展资金3461万元,新建整治渠道116.29千米、渠系建筑物274座,预计改造完成后新增恢复灌面2.14万亩、改善灌面15.7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610.1万立方米。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大力实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不断提升竹区灌溉保障能力。

感谢您对我省竹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5月19日

当前位置: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703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办公室

沈根莲代表:

您提出的《以集约化经营为抓手,推进全省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的建议》(第14040703号)收悉。经会商农业农村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以竹林基地为试点,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建议

全省林草系统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为总牵引,以建设“天府森林四库”为总抓手,推动林草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贯彻落实《四川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细化任务和责任分工,全面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聚焦重要生态区林木采伐、林地定额管理、产业发展和碳普惠机制建设等重要改革内容,先后印发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已在全省确定“1+10”改革试点单位,兴文县和通江县南教城国有林场分别聚焦竹林规模经营和联农带农机制模式开展探索试点,力争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局将研究制定我省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推进林地规模经营。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协同制定放活林地经营权、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林权抵押融资等配套政策和措施,有效盘活利用集体林资源。指导推进成都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和石棉县、沐川县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全省“1+10”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创新集体林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模式。编印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多种形式做好改革经验成效宣传推广。

二、关于将低产低效林改造纳入国储林范围,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建议

国家储备林项目包括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等营造林活动,配套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我省规定用于营造林的投资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60%,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原则上不超过总投资的40%。2025年3月6日,国家林草局修订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储备林建设树种原则上应当符合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要求,鼓励培育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防火树种”。2025年3月13日,国家林草局印发《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25年版)》,未收录任何竹种。

综上所述,竹种不在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内,不能纳入国家储备林项目营造林内容,从政策层面无法支持建设以竹林为主的国家储备林项目,仅能在配套产业部分支持竹产业发展。此外,2024年8月23日,省林草局与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天府森林四库”项目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川林发〔2024〕48号);2025年3月25日,省林草局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加快推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的通知》(川林发〔2025〕9号),均支持竹产业发展。

下一步,省林草局将持续指导地方申报、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和金融贷款“天府森林四库”项目,支持各类主体参与项目建设,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将竹类资源培育、改造纳入项目相应建设内容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以此争取更多资金投入低产低效竹林改造中。

三、关于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林区硬件设施保障的建议

一是针对竹区道路建设的补助政策,加快竹区道路建设和改造,交通厅高度重视交通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发展,已专门制定出台产业路和旅游路补助政策,其中四级双车道公路160万元/公里,三级及以上公路240万元/公里。“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中省补助资金205亿元,建成产业路旅游路10695公里,支持一大批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竹业园区等通四级双车道以上公路。同时,专门印发《四川省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技术指南》,指导各地优化产业路旅游路路线走向,串联带动更多园区景区,有力支撑竹产业发展。今年,将启动实施“畅行千万村”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其中实施产业路2700公里。在产业路规划建设过程中,指导地方综合考虑竹区运输需求,串联带动更多竹业园区,打通竹区间的“毛细血管”,支撑竹产业发展。

二是针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厅编制完成《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着力构建骨干水网有力支撑、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省市县乡村充分衔接的现代水网体系。“十四五”以来,基本建成升钟灌区二期、寨子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建成通水,加快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斑竹沟水库、李家梁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和新建小型水库等面上项目,实施都江堰灌区等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强力推进引大济岷“一号工程”前期工作,计划2025年开工;加快推进长征渠引水、罐子坝水库及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实施73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70.20亿元,争取中央资金8.49亿元、国债资金32.95亿元、省级资金9.06亿元,新建整治渠道3543千米、渠系建筑物17234座,新增恢复灌面142.60万亩、改善灌面209.4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4.01亿立方米。其中,支持眉山市国债资金13290万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419万元、省级水利发展资金3461万元,新建整治渠道116.29千米、渠系建筑物274座,预计改造完成后新增恢复灌面2.14万亩、改善灌面15.7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610.1万立方米。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大力实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不断提升竹区灌溉保障能力。

感谢您对我省竹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5月19日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