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59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14 来源:办公室 作者: 字体:
分享到:

勾永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议》(第0159号提案)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规范保护力度”的建议

省林草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基础性、规范性工作。一是坚持立法先行。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的范围、职责、认定、养护、利用以及有关法律责任。成都市、广元市和北川县、德昌县等地修订完善或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二是完善配套措施。制定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等制度。省级林草、住建、公安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破坏城乡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压实林长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签发省第三号总林长令,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全省各级林长履职重要内容,纳入林长巡林和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充分发挥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一长两员”作用,推进古树名木网格化管理,将管护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最末端。四是动态摸清家底。以全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为基础,常态化开展年度摸底调查、补充调查、鉴定审核、数据上报等工作,动态掌握全省古树名木数量和生存状况。“一树一档”建立图文信息档案,全面录入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五是分级认定公布。省政府认定公布一级古树和名木,市、县政府分别认定公布二级和三级古树,省绿委先后两次发布全省古树名木名录。目前,全省现有古树名木7.8万余株,其中,一级古树1.1万余株、名木98株。六是统一挂牌管理。突出地域特色,以银杏和大熊猫为主要元素,统一样式、规格和材质,逐一标注树名、学名、科属、等级、树龄、树木编号及管护单位等内容,并分别定制二维码,全面挂牌保护古树名木。

二、关于“加大科学保护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的建议

近年来,省林草局不断加大古树名木科技攻关、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古树名木科学保护。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印发《四川省古树名木专家库管理办法》等,吸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建立省、市两级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成立全省古树名木鉴定和保护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树龄鉴定、健康诊断、抢救复壮、种质资源筛选繁育等技术攻关。开展“剑阁柏”种源扩繁研究试验、“基于土壤分析的古树精准复壮研究—以典型衰弱古柏为例”子课题研究,研究构建蜀道翠云廊古柏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等。二是规范技术规程。组织编印两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典型案例》,发布《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形成《古柏木个体健康评价技术规范》。三是搭建创新平台。设立省林业草原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由省规划院牵头,联合省林科院、绵阳师范学院共建,将从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特征、古树名木价值维持(挖掘)及货币化、树龄保护性鉴定、养护抢救复壮技术、资源存续风险评估、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探索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四是推进抢救性保护复壮。近年来,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等9000余万元,用于支持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一树一策”开展抢救性保护复壮。积极争取剑阁县入选全国4个古树名木保护试点、12个古树群纳入全国古树群整体保护建设项目储备。成都市、雅安市、甘孜州等市(州)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五是强化培训指导。连续5年组织开展古树名木法律法规、资源普查、抢救复壮、保护利用等行业培训,邀请省内外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家学者参与授课。六是组建专业队伍。全省各地不断充实基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者队伍。荥经县成立桢楠王公园管护中心,梓潼县成立古柏保护自然中心,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由副科级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并增加编制资源。剑阁县成立全省首个以古柏保护为专项的专家工作站——蜀道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我省德阳市、万源市、开江县、北川县、大竹县林业局恢复独立设置,邻水县全面恢复设立乡镇林业站。

三、关于“加大协同保护力度”“营造全民参与保护良好氛围”的建议

古树名木保护由林草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工作中,还涉及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文物、民族宗教等有关部门。近年来,省林草局注重协同保护,不断深化部门联动。一是协同工作部署。联合文化和旅游厅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省绿委、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我省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等。林草、公安、住建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联合住建部门开展城乡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上下联动,不断推动古树名木保护问题整治。二是多方募集保护资金。出台《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认养古树名木。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认养行动,省绿化基金会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开发设计“遇见古树”系列文创产品,开展“我为古树上保险”等公募项目,多渠道筹集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南充、遂宁、眉山等地探索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三是加快发展新兴业态。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多重功能和价值,以古树群为中心,积极发展古树名木自然教育、生态科普、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现已建成省级古树公园50个。西昌市建成省内首个古树名木主题展览馆。绵阳、攀枝花等地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打造古树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四是着力做好科普宣传。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安排部署,从2022年起连续2年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周活动,发布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编印“四川古树名木”“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川考察期间拍摄古树名录库”“蜀道翠云廊青少年科普”“古树名木保护应知应会”等宣传图册和手册。组织开展“十大树王”等评选活动,5株古树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名录,6株古树、4个古树群分别入选全国最美古树和最美古树群。2024年9月在绵阳举行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大型广播直播访谈节目《对话 提案去哪儿了》,被四川新闻广播、中新网、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组织“古树名木保护进机关”活动,省人大、省政协等机关代表80余人实地调研雅安市荥经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并邀请古树名木保护专家进行科普宣讲。巴中、雅安等地制作古树名木相关宣传片、小视频等,遂宁开展古树名木摄影展,评选优秀作品50幅。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初,国家层面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2月27日,省林草局下发通知,就认真做好《条例》宣传贯彻有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全省各地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引导群众树牢“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的法治观念。

针对您提出的相关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抓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结合四川实际,修订完善《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科学管护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二是常态化精准化抓好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新增认定和公布、挂牌保护等管理保护工作。三是加大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现有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切实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力量和技术支撑,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渠道,全面加强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广泛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全力构建古树名木大保护格局。

感谢您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6月19日

当前位置: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59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办公室

勾永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建议》(第0159号提案)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规范保护力度”的建议

省林草局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基础性、规范性工作。一是坚持立法先行。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的范围、职责、认定、养护、利用以及有关法律责任。成都市、广元市和北川县、德昌县等地修订完善或制定出台了相关法规。二是完善配套措施。制定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定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等制度。省级林草、住建、公安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破坏城乡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压实林长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签发省第三号总林长令,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全省各级林长履职重要内容,纳入林长巡林和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充分发挥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一长两员”作用,推进古树名木网格化管理,将管护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最末端。四是动态摸清家底。以全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为基础,常态化开展年度摸底调查、补充调查、鉴定审核、数据上报等工作,动态掌握全省古树名木数量和生存状况。“一树一档”建立图文信息档案,全面录入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五是分级认定公布。省政府认定公布一级古树和名木,市、县政府分别认定公布二级和三级古树,省绿委先后两次发布全省古树名木名录。目前,全省现有古树名木7.8万余株,其中,一级古树1.1万余株、名木98株。六是统一挂牌管理。突出地域特色,以银杏和大熊猫为主要元素,统一样式、规格和材质,逐一标注树名、学名、科属、等级、树龄、树木编号及管护单位等内容,并分别定制二维码,全面挂牌保护古树名木。

二、关于“加大科学保护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的建议

近年来,省林草局不断加大古树名木科技攻关、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古树名木科学保护。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印发《四川省古树名木专家库管理办法》等,吸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建立省、市两级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成立全省古树名木鉴定和保护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树龄鉴定、健康诊断、抢救复壮、种质资源筛选繁育等技术攻关。开展“剑阁柏”种源扩繁研究试验、“基于土壤分析的古树精准复壮研究—以典型衰弱古柏为例”子课题研究,研究构建蜀道翠云廊古柏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等。二是规范技术规程。组织编印两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典型案例》,发布《古树名木养护和抢救复壮及管理技术规程》,形成《古柏木个体健康评价技术规范》。三是搭建创新平台。设立省林业草原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由省规划院牵头,联合省林科院、绵阳师范学院共建,将从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特征、古树名木价值维持(挖掘)及货币化、树龄保护性鉴定、养护抢救复壮技术、资源存续风险评估、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探索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四是推进抢救性保护复壮。近年来,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等9000余万元,用于支持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一树一策”开展抢救性保护复壮。积极争取剑阁县入选全国4个古树名木保护试点、12个古树群纳入全国古树群整体保护建设项目储备。成都市、雅安市、甘孜州等市(州)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五是强化培训指导。连续5年组织开展古树名木法律法规、资源普查、抢救复壮、保护利用等行业培训,邀请省内外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专家学者参与授课。六是组建专业队伍。全省各地不断充实基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者队伍。荥经县成立桢楠王公园管护中心,梓潼县成立古柏保护自然中心,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由副科级升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并增加编制资源。剑阁县成立全省首个以古柏保护为专项的专家工作站——蜀道古柏保护专家工作站。我省德阳市、万源市、开江县、北川县、大竹县林业局恢复独立设置,邻水县全面恢复设立乡镇林业站。

三、关于“加大协同保护力度”“营造全民参与保护良好氛围”的建议

古树名木保护由林草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工作中,还涉及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文物、民族宗教等有关部门。近年来,省林草局注重协同保护,不断深化部门联动。一是协同工作部署。联合文化和旅游厅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省绿委、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我省宗教活动场所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等。林草、公安、住建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联合住建部门开展城乡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上下联动,不断推动古树名木保护问题整治。二是多方募集保护资金。出台《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认养古树名木。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认养行动,省绿化基金会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开发设计“遇见古树”系列文创产品,开展“我为古树上保险”等公募项目,多渠道筹集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南充、遂宁、眉山等地探索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三是加快发展新兴业态。充分发挥古树名木的多重功能和价值,以古树群为中心,积极发展古树名木自然教育、生态科普、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现已建成省级古树公园50个。西昌市建成省内首个古树名木主题展览馆。绵阳、攀枝花等地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打造古树公园成为网红打卡点。四是着力做好科普宣传。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安排部署,从2022年起连续2年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周活动,发布古树名木保护倡议书,编印“四川古树名木”“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川考察期间拍摄古树名录库”“蜀道翠云廊青少年科普”“古树名木保护应知应会”等宣传图册和手册。组织开展“十大树王”等评选活动,5株古树入选“中国最美古树”名录,6株古树、4个古树群分别入选全国最美古树和最美古树群。2024年9月在绵阳举行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大型广播直播访谈节目《对话 提案去哪儿了》,被四川新闻广播、中新网、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组织“古树名木保护进机关”活动,省人大、省政协等机关代表80余人实地调研雅安市荥经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并邀请古树名木保护专家进行科普宣讲。巴中、雅安等地制作古树名木相关宣传片、小视频等,遂宁开展古树名木摄影展,评选优秀作品50幅。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初,国家层面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2月27日,省林草局下发通知,就认真做好《条例》宣传贯彻有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全省各地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引导群众树牢“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的法治观念。

针对您提出的相关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抓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条例》,结合四川实际,修订完善《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科学管护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二是常态化精准化抓好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新增认定和公布、挂牌保护等管理保护工作。三是加大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现有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切实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力量和技术支撑,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四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渠道,全面加强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广泛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全力构建古树名木大保护格局。

感谢您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6月19日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