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光辉等7名代表:
衷心的感谢你们对我省“森林四库”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对相关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四库”建设的建议》(第14040640号),省人大常委会作为2025年重点督办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朱家德副主任牵头办理。朱家德副主任高度重视,亲自审定建议办理工作方案,对建议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组织省人大城环资委、省林草局围绕建议内容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实地调研等活动。4月24日,朱家德副主任带队赴资阳市乐至县调研现代林药基地,广泛听取市县及经营主体代表意见建议。在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共商共办,先后多次与领衔代表、省级有关部门、市县林草主管部门沟通联络,推动建议办理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多重效益。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今年4月3日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再次强调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要求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为我们谋划和推进“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生态区位重要、水热条件良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第1位;森林面积2.6亿亩,森林蓄积18.9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4位;2024年实现林草产业总产值5800亿元。建设“天府森林四库”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意义重大、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行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推动多样化“林粮”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建设“天府森林四库”,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2024年9月,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联合召开工作会议,在全国率先启动“森林四库”建设。各地各相关部门迅速响应,谋划出台相关方案、规划,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林草牵头、属地主责、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建议办理情况
综合考虑我省森林资源现状、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积极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着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力争到2030年,全省森林蓄水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林粮经营面积达到1亿亩,林业综合产值达到1万亿元,森林碳储量达到10亿吨。为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蓄水于山”,积极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绿色天然水塔”。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强化水源涵养林培育和水土保持林保育。一是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调整设立省绿化委员会,编制出台国土绿化规划和防沙治沙规划,2024年全省协调落实省级造林补助资金1.7亿元、省级防沙治沙资金1.91亿元,完成营造林522.5万亩,综合治理沙化土地55.7万亩、石漠化土地18.1万亩。二是有序推进重点项目。采取“月调度、季督导”的方式,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4年,达州市川东平行岭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湿地水源涵养与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等“双重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并有序推进。三是有效提升森林质量。按照“单层变复层、同龄变异龄、纯林变混交”思路,统筹开展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人工造林等生态综合治理,2024年全省人工造林(含更新)58.6万亩、封山育林24.7万亩、退化林修复118.8万亩、森林抚育320.2万亩,森林可持续经营范围扩大到33个单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600余万亩,改造低质低效退耕林60万亩。
(二)着力“藏粮于林”,积极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精神,坚持向森林要食物,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有优势的“林粮”。一是拓展林粮空间。做好林地保护,将人工商品林作为主战场,支持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改培木本粮油基地,建立林下食物基地,推动果树苗木上山上坡、山上耕地逐步下山。2024年,全省林粮经营面积达到8100万亩,实现林粮产量1450万吨、产值1700亿元。二是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林产调料、林产饮料、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等“八大林粮”,实施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等六大工程和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复合模式。乐山市峨边县发展林下种植赤松茸、天麻、椴木菇等近5000亩,带动农户500余人,助农年均增收8000元。三是强化龙头带动。推广“企业拓市场、业主建基地、农民共参与”发展模式,培育“公司 (合作社) 林农 基地”等经营模式,探索“国有林场 集体林”等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建设林产品就地初加工作坊,提高加工转化率及附加值。目前,全省建成森林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270家、专业合作社1868个、家庭林场583个。
(三)着力“摇钱于树”,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立足森林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本、价值变产值,加快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是高质量发展竹产业。推广良种良法和竹林经营权流转,规模化标准化定向化培育竹林。通过竹浆造纸、竹笋加工等推动新产能立项落地、旧产能技改提升。扩大竹包装、竹家具、竹纤维复合材料等“以竹代塑”产品研发和生产规模。全省现认定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10个、现代竹产业园区18个,竹笋加工能力突破100万吨,竹浆产能达190万吨、居全国第一,“以竹代塑”优势产品超30万吨,2024年竹产业产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梯队。二是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康养。我省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森林、草原、湿地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创造了天然条件。有效利用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森林康养、体验、运动等新型业态,加强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统计,开展森林康养运行监测,启动绿化美化提质增效、森林步道试点建设。2024年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三是有序发展木产业。借力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强森林经营,培育速生用材林和大径级用材林,发展结构刨花板、定向刨花板及其深加工产品。2024年,生产木材360万立方米,人造板500万立方米。
(四)着力“固碳于木”,切实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聚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机制建设,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打造一批四川林业碳汇特色品牌。一是强化林草碳汇顶层设计。出台省级林草碳普惠指导意见、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监测与减排量核算指南,构建起《指导意见》和系列制度配套的“1 N”省级林草碳普惠机制。征集论证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森林经营等7个林草碳普惠方法学,确保科学性、可操作性。二是实施林草碳汇试点。在25个试点评估地区(单位)开展不同层级和资源类型的省级林草碳汇试点,并完成中期评估。全省目前开发CCER造林碳汇项目10个,红原县造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挂网公示的CCER项目,雅安市成功注册“青江雅碳”林草碳汇商标,洪雅国有林场成为全国试点单位。三是聚焦能力提升。联合中国林科院等院校开展四川典型人工公益林等主要树(竹)种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究,对试点区域森林资源进行权属、数量、经营状况等本底调查,建立多种林地类型的碳库关系模型和参数,评估林地碳储量、单位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可交易碳汇量等数据,碳汇造林项目碳汇动态计量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五)着力要素保障,切实提升“天府森林四库”服务能力。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拓宽渠道、夯实基础等方面持续着力。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聚焦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的“林改四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都市修订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沐川县、石棉县开展全国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开展科技赋能“天府森林四库”行动,汇编标准技术手册,培养一批基层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基层技能人才,目前已聘任“天府森林四库”首批省级乡土专家82名。三是扩大社会参与。加快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机制,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大力发展林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目前已有6家金融机构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四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林业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设施设备配置。推进国有林场大径级林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推进林区管护用房以及路、电、水、气、通讯、防火、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转化运用好建议,加快推动完成“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围绕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加快创建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一是强化改革牵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政策集成,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着力破解制约森林资源培育、经营、利用和管理等堵点难点。特别是加强指导资阳市紧扣“三绿”并举、“四库”联动战略部署,依托国家储备林、中药材枳壳园区等项目破解资金瓶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制度短板,优化发展林下经济破解空间难题,总结推广“园区 基地”“林地 园地”“国企 民企”等发展模式。二是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组建“天府森林四库”技术创新联盟,探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建设一批国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长期科研基地等创新平台,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基层技术骨干和乡土专家。指导资阳市进一步擦亮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一“国字号”品牌。三是抓实重点项目。结合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积极谋划、包装、申报和实施一批全局性强、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的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指导资阳市全力探索“林 菌”“林 药”“林 禽”“林 蜂”等立体经营模式,加快“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做实促农增收,打造川中丘陵地区“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典范,擦亮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这一“国字号”品牌。四是做好统计监测。研究完善林草产值统计方法,出台“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推进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客观反映森林粮库、钱库建设成效。推进生态监测站点建设,开展综合效益监测,发布森林生态效益年度监测报告,科学评价森林水库、碳库建设成效。指导资阳市出台《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分解“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目标,通过“天府森林四库”年度统计监测数据,实施量化考核。
再次感谢代表们对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