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草代粮,建设“天府草地粮仓”的建议》(第14040680号)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政策支持方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饲草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提出藏肉(奶)于草,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产业体系作了部署。同时,我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秸秆利用、粮改饲、退耕还林还草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依法有序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形成政策合力推动饲草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
二、人工饲草地建设方面
近年来,我省积极落实中省投资项目建设人工饲草地。一是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019年以来,累计实施人工种草297万亩,天然草原改良1066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鲜草产量逐年增长。2023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鲜草产量平均值为348.31千克/亩。二是推广饲草种质资源。“十四五”以来,累计建成乡土草种基地3.5万亩、草种质和饲草资源圃14个、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点15个、主推草品种原种基地7个、良种繁育基地13个,收集评价保存饲草种质资源千余份,审定登记国省草新品种45个。三是建设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实施苜蓿发展行动等项目,在苍溪县、阆中市等地建立饲草品种示范推广点22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近1万亩。下一步,我们将支持在土壤、水热等条件适宜的天然草原科学有序开展多年生人工草地建植和草种扩繁生产。同时,鼓励挖掘农闲田、撂荒地、果园隙地等土地资源种草潜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分区建设一批以饲用玉米、光叶紫花苕、燕麦等品种为重点的饲草生产基地,提高饲草综合生产能力。
三、产业园区建设方面
近年来,我省围绕饲草“种产加销用”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培育饲草产业市场主体,推动草产业建圈强链延链。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2.7亿元支持阿坝州、甘孜州建设牦牛产业集群,开展人工饲草生产基地等建设。成功将红原县、色达县、理塘县、石渠县纳入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将获中央预算内投资4.7亿元发展饲草、牦牛产业。在川西北高原实施“高原粮仓”项目,累计下达4亿元用于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等环节转型升级。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实施草牧业相关项目,积极构建牧草及草种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链互动互补、协调运行。积极推进草产业与“天府森林粮库”建设结合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给予支持。
四、科技支撑方面
近年来,我省围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草种培育、草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组建了多支创新团队,建成国家林业草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林草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多项课题研究,研发集成了一批实用技术和模式。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培训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模式,为饲草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服务,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助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