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1-10-21 来源: 作者: 字体:
分享到:

林生函〔2021554  

陈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川渝联合启动实施林业碳汇工程的建设(第1110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林业碳汇项目建设的情况

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四川林草面积约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4,林地面积、森林蓄积位居全国第3位,森林面积位居全国第4位,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天然碳库。四川省高度重视林业碳汇工作,通过工程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绿化、义务植树等途径,促进碳汇储量不断增加,储碳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全省实施营林造林320余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1933万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定碳量7000余万吨,累计碳储量超过29亿吨。全省可供开发造林碳汇、竹林碳汇、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土地资源丰富。

四川是中国较早发展林业碳汇的省份,已累计实施林草碳汇造林项目17个,创造了多个第一:拥有全国第一个气候、社区以及生物多样性联盟金牌认证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第一个由外资企业提前支付用于造林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项目;第一个熊猫标准碳汇造林项目;还有荣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碳汇计量研究成果。

二、关于制订林业碳汇项目支持政策的情况

2016年,原四川省林业厅印发了《四川省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七大行动。2019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印发《四川林草2025》,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林草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支持林草碳汇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将落实开发主体并启动实施、引入国际国内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开发的林草碳汇项目,优先纳入林草财政资金支持范围。支持林草碳汇项目开展政策性贷款融资,将贷款纳入财政贴息范围。对通过国际国内碳汇项目标准注册(备案)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项目县给予奖励,对林草碳汇示范项目和碳汇计量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予以重点支持。对建设成片碳汇林达到500亩以上的,允许利用不超过3%、最多50亩的土地开展旅游、康养、体育等生态产业。以上政策措施可有效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四川林草碳汇项目开发。

三、关于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情况

当前,我国的林业碳汇交易都属于项目层面的核证减排量交易,项目类型主要有3种:一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林业碳汇项目;二是中国核证减排机制(CCER)下的林业碳汇项目;三是其他自愿类项目,包括林业自愿碳减排标准(VCS)项目、非省级林业PHCER项目等。

近年来,CDMCCER机制下的林业碳汇项目没有新的备案,林业碳汇交易主要发生在VCS机制下。此外,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倡议实施的多种林业碳汇项目,包括碳汇造林项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大型活动及公众排放碳中和项目等,也陆续实现部分减排量交易;其他碳汇行动,如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蚂蚁森林植树减碳以及单株碳汇扶贫活动等,也在持续发展中。因此,结合我国现行实际来看,探索完善林业碳汇交易体系,要在激励政策、参与途径、管理模式、宣传引导及技术支撑方面夯实基础,统筹协调多种政策体系,探索增强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的实施路径,提升综合行动效率。

四、关于建立川渝联合机制和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问题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四川省和重庆市已于2019年开启林草领域合作,重点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廊道、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城市群等方面,共同谋划项目,争取纳入国家战略。

虽然我们在实践上已积累了林草碳汇开发的技术经验,但是截至目前,国家和省财政尚未有针对林草碳汇发展的专项资金。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四川林草碳汇将一如既往,开启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征程。一要积极探索林草碳普惠机制,倡导节庆节会等重大社会活动购买林草碳汇抵消碳排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购买林草碳汇消除碳足迹,建立非控排企业和个人购买林草碳汇渠道,参与大型节会的碳中和行动。二要开展碳汇计量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编制四川林草碳普惠方法学和四川森林经营、竹林经营、湿地和草地等林草碳汇方法学。三要制定四川省林草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技术规程,开展林草碳汇连续动态监测,定期更新林草碳汇监测数据和计量监测结果,为开发林草碳汇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163        

(联系人:刘国林      联系电话:028-83364035


当前位置: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11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10-21 来源:

林生函〔2021554  

陈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川渝联合启动实施林业碳汇工程的建设(第1110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省林业碳汇项目建设的情况

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四川林草面积约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4,林地面积、森林蓄积位居全国第3位,森林面积位居全国第4位,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天然碳库。四川省高度重视林业碳汇工作,通过工程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绿化、义务植树等途径,促进碳汇储量不断增加,储碳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全省实施营林造林320余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1933万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0%,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定碳量7000余万吨,累计碳储量超过29亿吨。全省可供开发造林碳汇、竹林碳汇、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土地资源丰富。

四川是中国较早发展林业碳汇的省份,已累计实施林草碳汇造林项目17个,创造了多个第一:拥有全国第一个气候、社区以及生物多样性联盟金牌认证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第一个由外资企业提前支付用于造林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项目;第一个熊猫标准碳汇造林项目;还有荣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碳汇计量研究成果。

二、关于制订林业碳汇项目支持政策的情况

2016年,原四川省林业厅印发了《四川省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七大行动。2019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印发《四川林草2025》,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林草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支持林草碳汇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将落实开发主体并启动实施、引入国际国内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开发的林草碳汇项目,优先纳入林草财政资金支持范围。支持林草碳汇项目开展政策性贷款融资,将贷款纳入财政贴息范围。对通过国际国内碳汇项目标准注册(备案)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项目县给予奖励,对林草碳汇示范项目和碳汇计量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予以重点支持。对建设成片碳汇林达到500亩以上的,允许利用不超过3%、最多50亩的土地开展旅游、康养、体育等生态产业。以上政策措施可有效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四川林草碳汇项目开发。

三、关于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情况

当前,我国的林业碳汇交易都属于项目层面的核证减排量交易,项目类型主要有3种:一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林业碳汇项目;二是中国核证减排机制(CCER)下的林业碳汇项目;三是其他自愿类项目,包括林业自愿碳减排标准(VCS)项目、非省级林业PHCER项目等。

近年来,CDMCCER机制下的林业碳汇项目没有新的备案,林业碳汇交易主要发生在VCS机制下。此外,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倡议实施的多种林业碳汇项目,包括碳汇造林项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大型活动及公众排放碳中和项目等,也陆续实现部分减排量交易;其他碳汇行动,如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蚂蚁森林植树减碳以及单株碳汇扶贫活动等,也在持续发展中。因此,结合我国现行实际来看,探索完善林业碳汇交易体系,要在激励政策、参与途径、管理模式、宣传引导及技术支撑方面夯实基础,统筹协调多种政策体系,探索增强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的实施路径,提升综合行动效率。

四、关于建立川渝联合机制和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问题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四川省和重庆市已于2019年开启林草领域合作,重点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廊道、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城市群等方面,共同谋划项目,争取纳入国家战略。

虽然我们在实践上已积累了林草碳汇开发的技术经验,但是截至目前,国家和省财政尚未有针对林草碳汇发展的专项资金。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四川林草碳汇将一如既往,开启助力国家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征程。一要积极探索林草碳普惠机制,倡导节庆节会等重大社会活动购买林草碳汇抵消碳排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购买林草碳汇消除碳足迹,建立非控排企业和个人购买林草碳汇渠道,参与大型节会的碳中和行动。二要开展碳汇计量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编制四川林草碳普惠方法学和四川森林经营、竹林经营、湿地和草地等林草碳汇方法学。三要制定四川省林草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技术规程,开展林草碳汇连续动态监测,定期更新林草碳汇监测数据和计量监测结果,为开发林草碳汇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163        

(联系人:刘国林      联系电话:028-83364035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