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宝大熊猫 > 大熊猫种群 > 分布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与熊猫活动——山系森林植被与熊猫活动
发布日期:2016-04-08 来源: 作者:    字体:
分享到:

(一)岷山北段

blob.png

这一区域内森林由油松、辽东栎组成的大面积松栎混交林和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带,其特点近似于北亚热带植被。由于地势的升高,植被也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干热河谷为稀树灌丛带,分布于海拔1300~2000米,灌丛以狼牙刺、黄荆、枸子等为优势种。山地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于海拔2000~3600米下段的阳坡和半阳坡,主要为油松和辽东栎组成。河谷阴湿处,有铁杉和槭树、桦木混交林,还有一定数量的华山松;中段主要分布有黄果冷杉、粗枝云杉和麦吊杉混交林;上段分布有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3600~3900米,主要树种为岷江冷杉,其上部仍分布着块状或窄带状的落叶松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海拔3900米以上,主要灌木和草本种类有鲜卑花、绣线菊、禾草、蒿草及苔草等。在岷山北端,大熊猫活动的植被类型受季节影响很大,不同季节选择的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春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活动较多,频度为1206%;夏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活动频度仅216%,而在落叶阔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增加,特别是在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活动频度达到464%;秋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频度上升,尤其是在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活动频度达到4792%;冬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的活动增加,频度上升到2064%,在落叶阔叶林中的活动频度达到3624%,而在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其活动频度分别减少到3349%和963%。这一区域除大熊猫外,还有金毛扭角羚、金丝猴、白唇鹿、小熊猫、毛冠鹿、云豹、雪豹、金猫、岩羊、猞猁、林麝、鬣羚、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蓝马鸡等动物。

(二)岷山南段及邛崃山东坡

blob.png

由于气候寒冷湿润,适宜冷杉、云杉生长,故暗针叶林带成为这一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另有少量的高山松与油松在各自的适生地带组成群落。干热河谷灌丛带分布在海拔1300~2200米的河谷至山坡300米范围内,主要有蒙获、川甘亚菊、小叶薄皮木、兰香草和华西兰雪以及大量的黄栌等灌木种类。在海拔1600~2200米的阴坡和河谷为山地偏湿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带,由壳斗科、樟科以及落叶栎类、槭树等组成。海拔2200~3700米为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下段阴坡和半阴坡分布着铁杉林、云杉林、铁杉和槭树、桦木混交林;阳坡和半阳坡则分布着川滇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段为川滇高山栎灌丛;此间还有一定数量的华山松和油松以及辽东栎林分布。上段的阴坡、半阴坡以冷杉、云杉林为主,主要建群种为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云杉等,伴生树种为紫果冷杉、黄果冷杉、桦木等;阳坡为川滇高山栎林或灌丛分布。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海拔3700~3900米以上,以绣线菊、柳、小叶杜鹃为主要灌木种类,草本以禾草、蒿草和苔草为主。区域内大熊猫活动选择的植被类型也呈季节性变化。大熊猫在山地落叶阔叶林和山地暗针叶林中的活动频度,夏季为4526%,秋季降至3309%,而在低山灌丛中的活动频度则由夏季的526%增加到秋季的1871%;夏秋两季大熊猫在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频度无明显变化。与大熊猫共生的有扭角羚、金丝猴、黑熊、小熊猫、毛冠鹿、云豹、金猫、岩羊、林麝、大灵猫、小灵猫、血雉、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蓝马鸡等动物。

(三)邛崃山西坡

blob.pngblob.png

由于该区域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带十分明显,从而引起自然植被的明显变化,由低到高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带→山地偏干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石质荒漠带的递变规律。海拔1500~2400米为平坦河谷灌丛,其组成特点是在“邛崃山东坡”的基础上,渗入了沙针、角柱花、草沉香等荒漠带植物的成分。在海拔1800~2400米的阴坡沟谷,有青冈、曼青冈、川滇钓樟、槭树等组成的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还有一定数量的岷江柏和零星的云南松分布。海拔2400~3800米下段阳坡和半阳坡,为高山松林或芒草草坡,其中阴坡和半阴坡为铁杉林或铁杉、槭树、桦木混交林,以及一定数量的次生性槭树、糙皮桦和白桦林分布,在阴湿的沟谷有小片红豆杉林残留。上段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主要为岷江冷杉、紫果云杉、鳞皮冷杉和川西云杉,还有由冷杉、云杉、青杄、黄果冷杉等树种组成的纯林和混交林。海拔3800米以上(个别地方可达4100米),有红杉为优势树种的红杉林或红杉、杜鹃混交林。海拔3800~44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4400~5000米为高山石质荒漠植被。区域内大熊猫的活动频度,在坡度15~30°地带最频繁,频度达4846%;在坡度30°以上地带,其活动频度降低;在坡度55°以上地带基本没有大熊猫活动。其它伴生动物有扭角羚、金丝猴、豹、丛林猫、白唇鹿、毛冠鹿、云豹、雪豹、水獭、水鹿、白臀鹿、林麝、金猫、猕猴、藏酋猴、中华秋沙鸭、血雉、白腹锦鸡、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藏马鸡等。

(四)大相岭及大凉山

blob.png

在海拔1500米以下多为农田,其间分布着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2000米以下为干热河谷灌丛,植被由小角栓花、白刺花、沙针、芸香草、黄茅等组成。阴湿沟谷保存有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滇青冈、曼青冈、川桂、白楠等;海拔2000~2400米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细叶青冈、曼青冈、香桦、槭树等;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2400~3500米,最高可达3700米,峨眉冷杉为主要建群种,呈大面积纯林;海拔3000米以下则混生有油麦吊杉、云南铁杉。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特别是夏季,大熊猫在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最多,频度分别达到3034%和2897%,在常绿阔叶林中的活动频度为1517%,而在低山灌丛中的活动频度仅为690%。其它伴生野生动物有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豹、金猫、小熊猫、水鹿、猕猴、藏酋猴、马麝、毛冠鹿、鬣羚、岩羊、斑羚、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黑颈鹤、绿尾虹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斑尾榛鸡、雉鹑、鸳鸯等。

(五)小相岭及小凉山

小相岭及小凉山地区,因受地理位置和复杂地貌类型影响,存在着地域差异。在海拔1500~2200米地带,分布着大面积云南松林和松栎混交林,栎类主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和滇高山栎等;海拔2500米处有包石栎、多变石栎、白辛树、水青树等阔叶混交林;海拔2000~3600米以上地带,下段为山地暗针叶林,以云南铁杉、铁杉、垂枝云杉、槭树、疏花槭、苦茶槭和红桦、白桦木为建群种,同时混生有峨眉冷杉和川滇冷杉,上段为亚高山暗针叶林,主要为峨眉冷杉;海拔37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本区域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活动较少,夏季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最多,频度可达2897%~3034%。同其它地区大熊猫夏季活动植被类型相比,大熊猫在山地暗针叶林中的活动较少,频度为1862%,而在常绿阔叶林中的活动较多,频度达257%。区域内还有豹、扭角羚、小熊猫、水鹿、鬣羚、穿山甲、林麝、斑羚、岩羊、水獭、猕猴、藏酋猴、金猫、大灵猫、小灵猫、小熊猫、毛冠鹿、绿尾虹雉、斑尾榛鸡、四川山鹧鸪、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鸳鸯等伴生动物。

(六)秦岭山地

秦岭山地是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成分交汇地,其中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由于海拔高差所引起的水热再分配,使秦岭南坡的动植物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带谱结构。这种垂直分布,从下到上分为6个层面。海拔500~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河谷两岸保留有少量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blob.png

这一带多为农区,人为活动频繁,动物分布极少;海拔800~22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部分为次生林,仅有少量原始针叶林;海拔2100~25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300~290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海拔2900~335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3350~37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

大熊猫在以上6个层面上均有活动,特别在海拔2100~2900米活动频繁。但在不同季节,大熊猫对各种植被类型的利用不同。5月和11~12月,大熊猫主要活动于山地落叶阔叶林中,频度分别达到595%和444%;10月,大熊猫主要活动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中,频度达578%。在大熊猫活动区域内,还有金丝猴、金毛扭角羚、林麝、黑熊、鬣羚、毛冠鹿、斑羚、岩羊、金猫、猞猁和血雉等动物伴生。

秦岭东南坡山地是典型地带性森林类型的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海拔1000~1600米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6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100~2900米为山地暗针叶林带;海拔2900~345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海拔345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大熊猫4~5月主要活动在海拔1600~2100米的落叶阔叶林带,其频度为455%;5~6月主要活动在海拔2100~2900米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其中6月份的活动频度达887%,7~9月活动频度逐步降为622%。伴生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金毛扭角羚、岩羊和林麝等。


当前位置:
森林资源与熊猫活动——山系森林植被与熊猫活动
发布时间:2016-04-08 来源:

(一)岷山北段

blob.png

这一区域内森林由油松、辽东栎组成的大面积松栎混交林和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带,其特点近似于北亚热带植被。由于地势的升高,植被也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干热河谷为稀树灌丛带,分布于海拔1300~2000米,灌丛以狼牙刺、黄荆、枸子等为优势种。山地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于海拔2000~3600米下段的阳坡和半阳坡,主要为油松和辽东栎组成。河谷阴湿处,有铁杉和槭树、桦木混交林,还有一定数量的华山松;中段主要分布有黄果冷杉、粗枝云杉和麦吊杉混交林;上段分布有紫果云杉和岷江冷杉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3600~3900米,主要树种为岷江冷杉,其上部仍分布着块状或窄带状的落叶松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海拔3900米以上,主要灌木和草本种类有鲜卑花、绣线菊、禾草、蒿草及苔草等。在岷山北端,大熊猫活动的植被类型受季节影响很大,不同季节选择的植被类型有明显差异。春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活动较多,频度为1206%;夏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活动频度仅216%,而在落叶阔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增加,特别是在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活动频度达到464%;秋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频度上升,尤其是在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活动频度达到4792%;冬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的活动增加,频度上升到2064%,在落叶阔叶林中的活动频度达到3624%,而在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其活动频度分别减少到3349%和963%。这一区域除大熊猫外,还有金毛扭角羚、金丝猴、白唇鹿、小熊猫、毛冠鹿、云豹、雪豹、金猫、岩羊、猞猁、林麝、鬣羚、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蓝马鸡等动物。

(二)岷山南段及邛崃山东坡

blob.png

由于气候寒冷湿润,适宜冷杉、云杉生长,故暗针叶林带成为这一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另有少量的高山松与油松在各自的适生地带组成群落。干热河谷灌丛带分布在海拔1300~2200米的河谷至山坡300米范围内,主要有蒙获、川甘亚菊、小叶薄皮木、兰香草和华西兰雪以及大量的黄栌等灌木种类。在海拔1600~2200米的阴坡和河谷为山地偏湿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带,由壳斗科、樟科以及落叶栎类、槭树等组成。海拔2200~3700米为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下段阴坡和半阴坡分布着铁杉林、云杉林、铁杉和槭树、桦木混交林;阳坡和半阳坡则分布着川滇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段为川滇高山栎灌丛;此间还有一定数量的华山松和油松以及辽东栎林分布。上段的阴坡、半阴坡以冷杉、云杉林为主,主要建群种为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云杉等,伴生树种为紫果冷杉、黄果冷杉、桦木等;阳坡为川滇高山栎林或灌丛分布。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海拔3700~3900米以上,以绣线菊、柳、小叶杜鹃为主要灌木种类,草本以禾草、蒿草和苔草为主。区域内大熊猫活动选择的植被类型也呈季节性变化。大熊猫在山地落叶阔叶林和山地暗针叶林中的活动频度,夏季为4526%,秋季降至3309%,而在低山灌丛中的活动频度则由夏季的526%增加到秋季的1871%;夏秋两季大熊猫在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频度无明显变化。与大熊猫共生的有扭角羚、金丝猴、黑熊、小熊猫、毛冠鹿、云豹、金猫、岩羊、林麝、大灵猫、小灵猫、血雉、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蓝马鸡等动物。

(三)邛崃山西坡

blob.pngblob.png

由于该区域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带十分明显,从而引起自然植被的明显变化,由低到高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带→山地偏干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石质荒漠带的递变规律。海拔1500~2400米为平坦河谷灌丛,其组成特点是在“邛崃山东坡”的基础上,渗入了沙针、角柱花、草沉香等荒漠带植物的成分。在海拔1800~2400米的阴坡沟谷,有青冈、曼青冈、川滇钓樟、槭树等组成的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还有一定数量的岷江柏和零星的云南松分布。海拔2400~3800米下段阳坡和半阳坡,为高山松林或芒草草坡,其中阴坡和半阴坡为铁杉林或铁杉、槭树、桦木混交林,以及一定数量的次生性槭树、糙皮桦和白桦林分布,在阴湿的沟谷有小片红豆杉林残留。上段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主要为岷江冷杉、紫果云杉、鳞皮冷杉和川西云杉,还有由冷杉、云杉、青杄、黄果冷杉等树种组成的纯林和混交林。海拔3800米以上(个别地方可达4100米),有红杉为优势树种的红杉林或红杉、杜鹃混交林。海拔3800~44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4400~5000米为高山石质荒漠植被。区域内大熊猫的活动频度,在坡度15~30°地带最频繁,频度达4846%;在坡度30°以上地带,其活动频度降低;在坡度55°以上地带基本没有大熊猫活动。其它伴生动物有扭角羚、金丝猴、豹、丛林猫、白唇鹿、毛冠鹿、云豹、雪豹、水獭、水鹿、白臀鹿、林麝、金猫、猕猴、藏酋猴、中华秋沙鸭、血雉、白腹锦鸡、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藏马鸡等。

(四)大相岭及大凉山

blob.png

在海拔1500米以下多为农田,其间分布着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2000米以下为干热河谷灌丛,植被由小角栓花、白刺花、沙针、芸香草、黄茅等组成。阴湿沟谷保存有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滇青冈、曼青冈、川桂、白楠等;海拔2000~2400米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细叶青冈、曼青冈、香桦、槭树等;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2400~3500米,最高可达3700米,峨眉冷杉为主要建群种,呈大面积纯林;海拔3000米以下则混生有油麦吊杉、云南铁杉。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特别是夏季,大熊猫在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最多,频度分别达到3034%和2897%,在常绿阔叶林中的活动频度为1517%,而在低山灌丛中的活动频度仅为690%。其它伴生野生动物有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豹、金猫、小熊猫、水鹿、猕猴、藏酋猴、马麝、毛冠鹿、鬣羚、岩羊、斑羚、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黑颈鹤、绿尾虹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斑尾榛鸡、雉鹑、鸳鸯等。

(五)小相岭及小凉山

小相岭及小凉山地区,因受地理位置和复杂地貌类型影响,存在着地域差异。在海拔1500~2200米地带,分布着大面积云南松林和松栎混交林,栎类主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和滇高山栎等;海拔2500米处有包石栎、多变石栎、白辛树、水青树等阔叶混交林;海拔2000~3600米以上地带,下段为山地暗针叶林,以云南铁杉、铁杉、垂枝云杉、槭树、疏花槭、苦茶槭和红桦、白桦木为建群种,同时混生有峨眉冷杉和川滇冷杉,上段为亚高山暗针叶林,主要为峨眉冷杉;海拔37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本区域大熊猫在低山灌丛中活动较少,夏季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最多,频度可达2897%~3034%。同其它地区大熊猫夏季活动植被类型相比,大熊猫在山地暗针叶林中的活动较少,频度为1862%,而在常绿阔叶林中的活动较多,频度达257%。区域内还有豹、扭角羚、小熊猫、水鹿、鬣羚、穿山甲、林麝、斑羚、岩羊、水獭、猕猴、藏酋猴、金猫、大灵猫、小灵猫、小熊猫、毛冠鹿、绿尾虹雉、斑尾榛鸡、四川山鹧鸪、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鸳鸯等伴生动物。

(六)秦岭山地

秦岭山地是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成分交汇地,其中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由于海拔高差所引起的水热再分配,使秦岭南坡的动植物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带谱结构。这种垂直分布,从下到上分为6个层面。海拔500~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河谷两岸保留有少量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blob.png

这一带多为农区,人为活动频繁,动物分布极少;海拔800~2200米,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部分为次生林,仅有少量原始针叶林;海拔2100~25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300~290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海拔2900~335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3350~37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

大熊猫在以上6个层面上均有活动,特别在海拔2100~2900米活动频繁。但在不同季节,大熊猫对各种植被类型的利用不同。5月和11~12月,大熊猫主要活动于山地落叶阔叶林中,频度分别达到595%和444%;10月,大熊猫主要活动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中,频度达578%。在大熊猫活动区域内,还有金丝猴、金毛扭角羚、林麝、黑熊、鬣羚、毛冠鹿、斑羚、岩羊、金猫、猞猁和血雉等动物伴生。

秦岭东南坡山地是典型地带性森林类型的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海拔1000~1600米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6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100~2900米为山地暗针叶林带;海拔2900~345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海拔345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大熊猫4~5月主要活动在海拔1600~2100米的落叶阔叶林带,其频度为455%;5~6月主要活动在海拔2100~2900米的山地暗针叶林带,其中6月份的活动频度达887%,7~9月活动频度逐步降为622%。伴生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金毛扭角羚、岩羊和林麝等。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