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宝大熊猫 > 大熊猫种群 > 分布区域
分布区形成及变化——分布区变化
发布日期:2016-04-08 来源:《四川省志·大熊猫志》. 作者:    字体:
分享到:

在历史上,大熊猫分布区域较广,大体位于东经95°~120°、北纬23°~41°之间,属北亚热带。这一区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竹类繁多,不但适合大熊猫的生存,而且还形成了大熊猫——剑齿虎、剑齿象动物群。

但是,随着地质构造和气候的变化,动、植物区系的演变以及人口的剧增,特别是森林资源锐减,使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一大批古动物及栖息环境遭受毁灭性灾难。同时,从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15万至1万年前),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更新世)进入新石器时代(全新世),强化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与生活能力,不断扩大活动范围,通过砍伐、烧荒、开垦、狩猎、战争等,破坏性地改变着森林生态环境,又使大熊猫的食物基地不断减少,栖息地不断消失,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小(见图133)。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仅在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保存了一些分布区域。

大约在2500—3000年前,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还分布有大熊猫种群,后来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不但极大地制约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大熊猫等特产动物也因此失去隐蔽条件和食物条件,不得不另外寻求适宜生存的地方。

近百年来,大熊猫的分布区继续向西退缩,仅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汉水、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和安宁河等各支流的河源,即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北山地、甘肃南部山地和秦岭山地的部分地区,位于东经101°51′00″~108°47′57″,北纬28°12′00″~34°00′18″之间。分布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至四川省九龙县,北临陕西省周至县,南抵四川省雷波县,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古代大熊猫的分布纬度大约跨越18°,经度跨越25°;而现生大熊猫的分布区域,纬度仅跨越近6°,经度仅跨越近7°,其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小了(见图133)。

现生大熊猫分布的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等六大山系,除秦岭山系属于陕西省范围外,其余五大山系均在四川境内,唯有岷山山系尾部深入甘肃南部。由于山系分布范围的不同以及各山系复杂的地形地貌,悬殊的海拔高差,多样性的气候类型,构成了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繁衍,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大熊猫等珍、稀、古、特动物“荟萃”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同时,大熊猫栖息的林区,属温润半温润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与亚热带山地森林的交错地带,其明显特征是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水资源丰富,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且有大熊猫可食竹40多种,具备大熊猫活动习性、主食竹选择等所需的各种条件。据调查,大熊猫在上述分布区内针叶林中的相对丰富度达5444%,在阔叶林中的相对丰富度达4004%,两者合计近95%。因此,大熊猫选择了这些地方生存下来。其分布区内的国土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其它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大熊猫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当前位置:
分布区形成及变化——分布区变化
发布时间:2016-04-08 来源:《四川省志·大熊猫志》.

在历史上,大熊猫分布区域较广,大体位于东经95°~120°、北纬23°~41°之间,属北亚热带。这一区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竹类繁多,不但适合大熊猫的生存,而且还形成了大熊猫——剑齿虎、剑齿象动物群。

但是,随着地质构造和气候的变化,动、植物区系的演变以及人口的剧增,特别是森林资源锐减,使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一大批古动物及栖息环境遭受毁灭性灾难。同时,从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15万至1万年前),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更新世)进入新石器时代(全新世),强化了自己的生存能力与生活能力,不断扩大活动范围,通过砍伐、烧荒、开垦、狩猎、战争等,破坏性地改变着森林生态环境,又使大熊猫的食物基地不断减少,栖息地不断消失,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小(见图133)。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仅在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保存了一些分布区域。

大约在2500—3000年前,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还分布有大熊猫种群,后来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不但极大地制约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大熊猫等特产动物也因此失去隐蔽条件和食物条件,不得不另外寻求适宜生存的地方。

近百年来,大熊猫的分布区继续向西退缩,仅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汉水、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和安宁河等各支流的河源,即青藏高原东缘、川西北山地、甘肃南部山地和秦岭山地的部分地区,位于东经101°51′00″~108°47′57″,北纬28°12′00″~34°00′18″之间。分布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至四川省九龙县,北临陕西省周至县,南抵四川省雷波县,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古代大熊猫的分布纬度大约跨越18°,经度跨越25°;而现生大熊猫的分布区域,纬度仅跨越近6°,经度仅跨越近7°,其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小了(见图133)。

现生大熊猫分布的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等六大山系,除秦岭山系属于陕西省范围外,其余五大山系均在四川境内,唯有岷山山系尾部深入甘肃南部。由于山系分布范围的不同以及各山系复杂的地形地貌,悬殊的海拔高差,多样性的气候类型,构成了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繁衍,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大熊猫等珍、稀、古、特动物“荟萃”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同时,大熊猫栖息的林区,属温润半温润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与亚热带山地森林的交错地带,其明显特征是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水资源丰富,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且有大熊猫可食竹40多种,具备大熊猫活动习性、主食竹选择等所需的各种条件。据调查,大熊猫在上述分布区内针叶林中的相对丰富度达5444%,在阔叶林中的相对丰富度达4004%,两者合计近95%。因此,大熊猫选择了这些地方生存下来。其分布区内的国土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以及其它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大熊猫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